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通讯员 刘夏亮 蒋攀
3月13日,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新品发布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举行。会上,“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正式亮相。
据介绍,行星滚柱丝杠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关节”部件,它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决定着机器人关节移动的精度和灵活性。“人形机器人涉及的零部件繁多,堪比一台汽车。这其中丝杠的价值量占比达19.4%,比减速器、传感器等部件的价值量都大。”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子盛说,长期以来,高精度行星滚柱丝杠生产效率低、量产困难、价格高,成为制约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
堵点即是风口。几年前,这家从模具厂起家的“老牌”汽配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依托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蜗杆蜗轮等方面的长期技术积累,跨界延伸至机器人领域。
张子盛介绍,行星滚柱丝杠涉及丝杆、滚柱、螺母的精密耦合,其长径比达到10:1的螺母制造难度尤其大。而汽车座椅调角器的蜗杆传动,与人形机器人丝杠存在技术同源性。该公司将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表面渗氮工艺创新应用于丝杠制造,通过纳米级研磨将传动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1/25。
测试数据显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在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其承载能力较滚珠丝杠提升300%,使用寿命延长3倍。
据了解,今年2月,双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之鑫”),完成产业链关键拼图。科之鑫拥有纹磨床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磨床,将单台设备成本从千万元级降至300万元,交付周期压缩75%。
“这不是简单的资本联姻,而是技术落地与市场验证的深度绑定。”科之鑫相关负责人透露,原股东将5400万元收购款全额增持双林股份并锁定3年,正是看好其量产转化能力。目前,双方通过这种“技术供给+量产需求”的无缝对接,已构建“研发—设备—制造”生态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