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

2025-05-09 21:59:0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科技小院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平台,更是‘三农’工作的主战场。”5月8日,在2025年全国科技小院大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峰指出,截至目前,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坦桑尼亚、巴西等11个国家建设国际科技小院14个。科技小院打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样板间”,成为了科技创新的“助推器”,走出了农技服务的“新路子”,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是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成立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院以来,曲周县在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粮食总产量、农民增收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作为科技小院的诞生地,河北高度重视科技小院建设,积极动员全省高校、科研机构等参与其中、发挥作用。”河北省副省长,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党委书记董兆伟表示。

去年以来,邯郸市在全域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协作,累计设立42家科技小院、实现20个县(市、区)全覆盖,研发推广250多项新技术、新品种,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科技动力。

“农民地里的问题没有专业区分,从种到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师生们设计多目标协同、多学科交叉、多界面互作、多主体融合的系统解决方案。我们每个小院都要设计一个‘2+X’的试验模式,其中的‘2’是学生在农民田地里设置的优化改进方案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案,‘X’是对某一个特定生产问题进行专项攻关,以实现 ‘精准破题’。另外还要调研30个农户,跟踪监测50个地块,组织一个最少百亩的示范方,让学生们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中锤炼本领,这就是‘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实战性科技创新。”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表示。

“科技小院”在“2+X”的试验模式基础上,已发展出“3+X”“4+X”的多元试验模式。

“如驻扎在曲周县的四名研究生,在自己流转的千亩土地上,与农民一起开展小麦-玉米绿色种植试验与示范,取得了中低产盐碱地千亩示范方‘绿色吨半粮’的历史性突破,增产40%以上,增效40%,减排46%,节水30%,每亩地增收795元。”张福锁说。

(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