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陈丽
5月12日,在湖北鄂州谢埠11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一项装备创新正改写传统电力施工模式。
由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引入的轻型履带式智能组塔装置,凭借其突破性设计,将单基铁塔施工周期从72小时压缩至43小时,施工效率提升40%,为复杂地形电网建设提供了新方案。
该装置自重仅3.3吨,较传统吊车重量减少67%,却展现出更强的地形适应性。工程数据显示,其配备的自适应履带系统可实现1.5米窄道转向与25度陡坡攀爬,机械臂定位精度达厘米级。在梁子湖生态区施工中,设备直接穿越林间间隙作业,避免传统工法所需的伐林开路,减少植被破坏面积1200平方米。
“通过双模控制系统,技术人员在地面即可完成高空精准吊装。”现场工程负责人介绍,装备整合触控屏与遥感终端,配合智能平衡系统,使20米高空作业风险等级从二级降至四级。施工人员数量同步减少30%,人力成本显著下降。
据了解,该装备的应用成效已获量化验证:施工周期缩短40%,安全风险系数降至传统工法的三分之一。作为鄂州梁子湖生态文旅区重点工程,谢埠110千伏线路建成后将形成区域双环网供电结构,保障5镇1新区2.1万户居民可靠用电,年减少停电时长约860小时。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轻量化智能装备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电力基建开始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为山地、湿地等特殊地形的电网升级提供可推广范本。据测算,若在湖北省丘陵地区推广,每年可节约施工成本超亿元。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