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茎基腐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

2025-05-17 18:13: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初夏时节,正是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5月14日至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了“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会暨华北小麦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现场观摩会”。会议交流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实施进展,研讨了目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策略与关键技术。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新发、突发植物疫情。专家调研发现,近5年来,病害在我国广大麦区特别是黄淮海冬麦区、内蒙古河套春麦区呈持续扩散态势,严重影响我国小麦产业稳健发展。然而,在小麦茎基腐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中,尚存在“规律不清、测报不准、品种不抗、药剂不灵、认知不足”等科技问题。

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2024年启动和实施了重大科技任务“小麦茎基腐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经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专家的协同攻关,基本查清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分布区域、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优势种类、毒素污染特征和小麦品种抗病状况,根据不同麦区病害发生程度的差异,将我国小麦茎基腐病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即严重发生区、一般发生区和零星发生区;成功筛选出洛麦26、郑麦6687、豫农908、徐麦2023、西农939、博农307等一批小麦抗病品种;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小麦抗茎基腐病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为抗病育种提供支撑;研发了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智能化病害预报器,指导返青用药,准确率可达75%,填补国内茎基腐病预报空白;创制专用种衣剂和返青喷雾药剂,防效提高20%以上,已启动复配新农药登记;开发新型配套专用施药喷雾机,实现对靶高效精准施药,靶向农药利用率提高10%-20%;提出“内调外疗、上控下促”的病害综合治理策略以及“两种一晚一喷”(即抗病良种、药剂拌种、适期晚播、返青期喷药)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制定和发布了《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据介绍,有关病害防控策略和技术的示范应用,防病效果达到90%以上,对遏制小麦茎基腐病暴发成灾、保障小麦生产安全成效明显。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