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发布消息,近日,科研人员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的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样化的生命形式之一,体形微小却分布广泛。什么是微生物新物种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以前从未被人类发现、研究和命名的微生物。空间站内微重力、辐射、密闭、寡营养等复杂条件相互交织,新物种“天宫尼尔菌”有哪些独特性?
天宫尼尔菌有多项“生存绝技”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天宫尼尔菌,这个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太空居民”,还有多项优秀的“生存绝技”,堪称微生物界的“六边形战士”。
此次发现的天宫尼尔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产芽孢细菌,隶属于细胞杆菌科尼尔属,与近缘物种相比,天宫尼尔菌在适应空间环境方面表现出色:
第一,天宫尼尔菌具备卓越的“抗压”能力,通过调控杆菌硫醇的生物合成,精准应对空间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这种机制维持了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保障其在极端条件下也能稳健生长。
第二,天宫尼尔菌在生物被膜形成、辐射损伤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特征,这些能力集于一身,帮助其成为能够适应空间环境的“六边形战士”。
空间站里的微生物从何而来?
微生物是一类数量繁多、分布广泛且适应性极强的群体,它们在温度、湿度等生长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会不断滋生,共同构成空间站上的微生物群落。空间站里的微生物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空间站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航天员自身携带。
人体自身内部或体表天然存在细菌、真菌等大量微生物,随航天员身体进入空间站,并通过舱内气体和其他接触途径引入。
二是空间站使用材料和设备上携带。
建造空间站使用的结构金属、非金属等各类材料在生产、存放、使用和安装过程中,以及相关设备在装配过程中,会通过人员、工具和环境(如厂房空气、放置表面)将微生物引入并附着在材料、设备表面或内部。
三是地面总装、测试等阶段引入。
空间站在地面总装、测试、试验和发射准备过程中,操作人员自身携带或穿戴的衣物、使用的工具,都会将厂房内地(墙)面和其他设施表面的微生物引入舱内。
四是来访航天器及其货物携带。
为空间站运送货物的货运飞船自身及货物均会携带微生物,并通过人员对货物转移和舱内气体流通传递至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