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为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产业园区和企业流动转化,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5月20日举办纵深实施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一批前沿技术重大成果、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超千万元。
据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赵志强介绍,中心将通过纵深推进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计划,广泛集成高端创新资源,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助力园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现场,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发布了一批前沿技术成果,引起企业与园区高度关注,积极对接。如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力反馈医疗机器人、南京大学发布的超亲水凝胶海洋防污涂层,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这些成果中,既有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有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场景。
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辉介绍,此次,他代表该省技术转移联盟带来了江苏11个高校的11项创新成果,其中东南大学带来的“大数据的智能压缩与优化”重大成果,通过模式识别和神经网络技术,能够识别数据的关键模式,保存数据关键点,进行低损压缩,从而实现低成本提升网络数据传输与存储能力。“这一技术成果主要可应用于无线通讯,以及远程视频传输等相关领域。希望借助这次大会,发布这一重要成果,最终能赋能企业,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与企业的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王立辉说。
企业知晓市场需求,科研团队深耕前沿科技。为推动企业和高校各展所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早在2015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计划,构建33310产业集成创新服务体系和“五个一”集成创新服务模式。截至目前,中心已与99家产业园区建立合作,覆盖了我省100%的国家高新区和90%的省级高新区。
在前期组织园区和企业走进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对接创新资源的基础上,推进会现场,西北工业大学与常州科教城管委会、北京理工大学与江苏静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等成功就低空制造、智能装备等领域达成重大技术转移签约项目10项,合同额达21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