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刘昊 通讯员李永珍
立夏过后,广西南宁市横州市广袤的丘陵地里,甘蔗苗拔节生长,一抹抹新绿给黄褐色土地披上了夏日盛装。甘蔗地里,广西农业科学院巾帼科技先锋队(以下简称“巾帼科技先锋队”)队员正忙着给当地甘蔗种植户讲解示范机械化种植甘蔗组培苗的技术要点。
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巾帼科技先锋队通过开展农业科普、田间课堂、专家结对、组团服务等科技助农活动,用良种、良法、良技帮助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让成果留在千万家。
科普先行 服务上门
南宁市上林县的田间地头,一根根绿意盎然的瓜藤下,乌黑发亮、硕大饱满的冬瓜整整齐齐地挂在种植架上。
“冬瓜种植技术要求不高,不用大棚,露地就可以种植,而且可以爬地栽培和搭架栽培。”站在冬瓜架下,专门从事冬瓜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推广的巾帼科技先锋队队员、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黎炎向当地农户科普冬瓜种植技术。
冬瓜有了好收成,销路如何解决?“冬瓜是一次性收获,我们不用天天去卖瓜,只要连片种植达到30亩以上,就会有人专门上门收购。”黎炎的解释,进一步打消了农民的顾虑。
这样的农业科普场景,自巾帼科技先锋队成立以来,屡见不鲜。2023年5月,广西妇联、广西农业科学院联合印发《广西巾帼科技助农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选派相关领域农业科技专家组成巾帼科技先锋队,赋能乡村振兴。
先锋队成立了,考虑的第一件事是:农民要什么?缺什么农业技术?“乡村要振兴,科普应先行。”巾帼科技先锋队队长韦金菊说,先锋队创建了“八桂农科之声”公众号,同时依托广西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广西“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利用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视频教程等,开展各种科普活动,让更多农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农业技术知识。
“先锋队充分考虑广西独特的农业条件,结合队员的专长,设计出契合农民实际需求的科普内容,如甘蔗、玉米、水稻、苦瓜、冬瓜、甜瓜、荔枝等作物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开展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韦金菊说。
荔枝是广西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水土与气候条件,广西目前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2024年,异常气候给荔枝产业带来重创。但是大家看我身后的这片荔枝园,今年结果比较理想,一方面是果农的管理非常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持续开展的丰产稳产综合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推广示范,有效解决了品种区域适应性不强和产量波动等问题。”为推广普及荔枝的新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巾帼科技先锋队队员、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李鸿莉给农户带来了“荔枝专场”科普活动。
一场场农业科普活动,悄然孕育着八桂大地的丰收图景,也点亮了农民富裕、产业兴旺的康庄大道。
技术落地 产业创新
绿油油的瓜叶层层叠叠,金黄色的甜瓜缀满瓜蔓、清香四溢……眼下,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云甜瓜粮果蔬基地的甜瓜陆续进入采摘期,迎来今年首个丰收季。
“基地的甜瓜因为甜度高、口感好、耐储运,深受市场欢迎。目前甜瓜地头价每公斤16元,今年预计亩产值能达到10万元左右。”基地负责人刘川介绍。
前几年,新江镇那云村开始种植甜瓜。刚起步时,巾帼科技先锋队蔬菜栽培分队队长、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黄如葵就带领团队到那云村,手把手指导农户引进品种、搭建大棚、种植管护。经过几年发展,“那云甜瓜”品牌逐渐打响,甜瓜成为那云村的重要产业。2024年,那云村甜瓜产业总产值高达500多万元。
近年来,下设36支分队的巾帼科技先锋队通过实地调研,立足广西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5月中旬以来,早熟的“三月红”等广西荔枝品种火爆上市。然而,高温高湿的气候特性与物种属性,让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在广西,像荔枝这样的热带水果还有很多,它们都面临“采后7天即腐坏”的困局。
“我们与时间赛跑,为热带水果‘锁鲜’。”巾帼科技先锋队队员、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李丽说。她带领团队在不断尝试中,研发出系列果蔬保鲜贮藏新技术,使荔枝、芒果等水果保鲜时间延长1至2倍,助推广西热带水果产业创新升级。
持续深耕的“科技娘子军”,让科技光芒照亮了广西农业产业升级之路:巾帼科技先锋队花卉研究所分队通过技术转让,帮助企业蝴蝶兰组培苗产量由年产200万株提升到800万株;巾帼科技先锋队园艺研究所分队以500万元转让“砂糖灯笼橘”植物新品种权,助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转型 效益提升
“嗡嗡嗡……”伴随着螺旋桨转动的声音,一架黑色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绿色蔗海上空穿梭起舞,对蔗田里的甘蔗进行“全身体检”。
在位于横州市校椅镇的广西高丰农业有限公司甘蔗种植基地里,巾帼科技先锋队队员、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程琴向当地种植大户演示无人机现场监测甘蔗病虫害情况的技术。
“这架无人机看似普通,实际上搭载了高分辨率相机、多光谱传感器等设备,宛如一位‘空中卫士’,能实时感知蔗田地形和糖料蔗生长状况。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和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它能精准识别病虫害的类型、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程琴介绍。
开沟、下苗、喷淋水、秧苗培土……在甘蔗种植基地的另一边,一台红黄相间的甘蔗种苗移栽机正在轰隆轰隆地向前缓缓作业。随着移栽机不断向前,一株株甘蔗苗稳稳当当地种在地里。
“仅需3人作业,一台移栽机一天8小时可以完成25亩地的种植工作,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广西高丰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曾国富说。
在巾帼科技先锋队的推动下,当地正在改变传统甘蔗种植方式,甘蔗产业正在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自成立以来,巾帼科技先锋队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及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广西农业科学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陆翠萍介绍,巾帼科技先锋队是农业科学院党建引领女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的有力抓手。先锋队采用科技入户、专家坐诊、田间课堂、送教进校等多种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和家庭校园,面对面指导农民操作,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农业技术知识直接送到农民身边,也将科技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
2024年,巾帼科技先锋队在广西各地累计开展各类生产培训150余次,培训人数达1.8万人次,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中展现了巾帼担当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