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王海霖
7月15日,在辽宁海事局的全程监管保障下,中国船舶燃料大连有限公司在自贸区大连片区大窑湾港区顺利完成国内北方港口首次国产保税绿色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作业。此举标志着大连具备了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作业服务能力,成为全球少数同时具备生物燃料、绿色甲醇、LNG及氨燃料等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之一,在推动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绿色甲醇生产基地,此次加注的绿色甲醇来自内蒙古、大庆产地,是以农作物和旧轮胎为原料,通过自有研发的气化合成技术生产制得,并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相比于传统石化燃料,本次加注的500吨绿色甲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800吨,有效推动了国内航运燃料从传统燃料向绿色能源转型。
为服务保障本次加注作业顺利进行,辽宁海事局加强“全要素”监管,对人、船、货、环境、管理等关键要素实施全面管控,完善加注前单位报告,保障加注船“海港致远”轮“直离直靠”,关注航道、气象等影响因素,严密防控潜在安全风险。做好“全流程”保障,成立加注工作组,制定“一船一策”保障方案,细化加注前、中、后三阶段的保障工作内容,确保环节衔接有序、措施落地到位。开展“全方位”护航,统筹调配“海巡0301”轮、无人机及执法力量,构建“海陆空”立体监管网络,为加注作业全程筑牢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辽宁海事局结合海事职责,联合地方政府、大连海事大学及相关企业等先后成立“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联盟”“可持续船用燃料联合研发中心”,制定并发布《辽宁海事局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辽宁海事局水上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安全管理办法》,有力保障了国内首次内贸生物燃料、“车对船”保税LNG、氨燃料等加注作业,切实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
下一步,辽宁海事局将继续发挥海事专业优势,提升船舶绿色燃料加注监管服务效能,进一步助力东北亚绿色船燃供应链建设,为保障东北三省一区绿色船燃产业链安全,支持和带动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辽宁海事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