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7月16日,记者从中建八局获悉,在大连金州湾机场项目建设中,中建八局创新引入管波探测仪与弹性波桩底溶洞探测仪,将地质勘查与桩底成孔二次探察深度融合,让每一根桩基都能经受住时间的严苛考验,为超大型机场建设树立基建领域创新标杆。
在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工程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建设中,人工岛区域复杂的地质条件成为工程推进的“拦路虎”。全岛涵盖纳泥区、清淤换填区和直接回填区等不同地质单元,溶洞见洞率高达22.5%,给项目建设带来巨大挑战。而项目属于典型的大直径超长桩基工程,对施工技术和精度要求极高。
面对地下岩溶发育形态及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传统地勘钻孔探测范围有限的局限,项目团队在地质勘察环节大胆创新;引入“世界首创、中国创造”的管波探测仪,利用钻孔中特殊的“管波”弹性波,实现对孔旁一定范围内地质体的物探探测。其探测直径大、溶洞定位误差小,能精准划分大口径嵌岩桩地层分层与风化程度,极大提高了勘探精度。
同时,为确保桩底基岩符合设计规范,项目还引进弹性波桩底溶洞探测仪。该设备依据弹性波在岩层传播时,遇溶洞、裂隙等软弱地层结构体产生的反射信号变化,确定异常结构体的深度、位置及规模。通过在孔底多方位多点探测,实现信号全覆盖,其发射信号功率大、频带宽、传播深度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可满足3倍桩径和桩底5m范围的溶洞探测需求,为施工精准“排雷”。
此次工程实践积累的岩溶地区超长桩基施工经验,将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