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土”资源  带火高原“绿经济”

2025-07-16 15:10:1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祁凯凯

7月中旬的河湟谷地,日最高气温接近30摄氏度,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的蔬菜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长势喜人。6月起,盐昌村的蔬菜陆续进入丰收期,娃娃菜、生菜、油麦菜、笋等轮番成熟,一茬接着一茬,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胶不能放在配电柜中,纸质包装碰上短路等故障很容易引起火灾。”7月14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平安区供电公司高寨供电所沈延朝和陈宗杰回访盐昌村蔬菜种植基地用电情况,同时为该基地义务检查全部电气设备,确保蔬菜丰收期用电无忧。

盐昌村立足“土”资源,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采用“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流转土地580亩,集中发展有机叶类蔬菜种植产业。

村党支部书记贺生健介绍,过去盐昌村村民收入多靠外出务工,土地也成了撂荒地。自从种植蔬菜后,不少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6万元。

“我们4月开始种植,6月底就能采收,一年能种四茬。”村民朱新安是蔬菜种植的“带头人”,他承包了230亩地,仅2024年一年就收入100万元。

盐昌村的蔬菜因天然有机、富硒含量高,深受到上海市民的青睐。高品质的蔬菜如何“保鲜出村”,成了种植规模扩大后急需解决的现实难题。

偏高的气温虽然有利于蔬菜生长,但却给采摘后的储存和运输带来了巨大挑战。今年4月,公司购置了一台89千瓦的预冷机,每次可处理1吨蔬菜,10分钟就能将刚采摘下来的蔬菜从里到外迅速降温至3摄氏度,有效延长了蔬菜的保鲜时间。

要让预冷机高效运行,需要稳定的电力支撑。与此同时,盐昌村还计划将原有的漫灌方式改为节水高效的滴灌技术,修建了4座蓄水池。然而种植地附近没有三相电源,蔬菜播种迫在眉睫,灌溉问题刻不容缓。

贺生健找到高寨供电所工作人员陈宗杰说明情况。当天,供电所组织人员现场勘查,迅速制定供电方案,并于次日完成接电,不仅解决了灌溉用电,还同步满足了预冷机运行需求,为蔬菜丰收按下了“加速键”。

“对我们蔬菜种植来说太关键了!”贺生健说,叶类蔬菜保质期短、易腐烂,预冷机能极大延长蔬菜储运时间,减少损耗,为远程销售赢得了宝贵窗口。

谈及未来,贺生健信心满满:“我们计划下半年再建一座500吨容量的冷库,全面扩大种植面积,引进全自动无人驾驶植保机,8月份还将把变压器从80千伏安扩容至200千伏安,为产业发展夯实电力保障。”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