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热角村:将班公柳变成“致富树”

2025-07-20 12:15:0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350米的阿里地区日土镇热角村,195户683位居民凭借种植特有植物——班公柳,走上了一条“致富路”。7月19日,记者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集中采访活动来到热角村,在群山间的河谷地带,连片的班公柳郁郁葱葱,冰雪融水为苗圃带来丰沛水源,滋养着大地。

作为高原特有树种,班公柳因其生长在西藏班公湖周边而得名,在日土镇已有千年生长史。特别是在日土镇热角村下曲龙,现存最古老的一株班公柳树龄已有200年,热角村也因此有“班公柳之乡”的美誉。由于班公柳易种植、耐寒、耐旱、成活率高的特点而受到广大高海拔地区的欢迎,成为雪域高原美化亮化、国土绿化的首选树种。

近年来,日土镇紧盯机遇,大力推进班公柳苗圃产业发展,全镇班公柳苗圃面积持续扩大,现已拥有各类苗圃规模3600余亩,各类苗木保有量稳定在690万株以上,每年可向外输送班公柳移栽苗和扦插苗80万株以上。

“日土镇班公柳苗木远销日喀则、那曲、新疆等地,支援了阿里昆莎机场、拉萨南北山绿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有效保证了全镇农牧民群众增收。”日土镇副镇长多吉次仁告诉记者,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以上。

“这些年,班公柳苗木销售带来的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多。”多吉次仁表示,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现在,大家对发展班公柳苗圃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种植管护好集体苗圃的同时,积极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等地发展个人苗圃。

据了解,在日土镇热角村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集体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让老百姓在不离乡、不离土的条件下就能够实现增收致富。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