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于都: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2025-07-24 12:55: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邱奇华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权明晰是稳定林地承包经营关系、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基石,更是激活林权市场流转、释放林业发展活力的前提。作为全国21个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县之一,江西于都县借助科技力量破解地籍调查难题,推动林权登记提质增效,带动全县发展林业产业2万余亩,吸纳就业1000余人,帮助林农林企增收3500余万元,撬动抵押贷款7.2亿元,成功铺就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赋能:“三维建模”破解地籍调查老难题 

传统林地地籍调查,需要调查人员徒步翻越崎岖的山峁沟坎,穿行茂密的山林,不仅调查成本高、耗时费力,而且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受地形、天气等多重因素制约。 

另辟蹊径,通过政府出资采购地籍调查服务,充分依托江西省地质局技术单位的高清影像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构建可视化林地模型,实现“图上指界”确认边界。

针对小片林地无明显地物标、原四至描述难核实、实地测量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利用1:1000精度影像图精准落界,形成工作底图,清晰界定林地边界、面积,经权利人确认后形成地籍调查报告;针对指界存疑或内业判读模糊的个案,再辅以实地查勘补充调查。

“这种‘室内指界+外业验证’的调查新模式,让调查效率和准确性显著提升——目前已完成了试点乡镇80%林权宗地调查,平均耗时缩短50%,成本降低30%。”于都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身份核验-影像确认-权属核查-差异修正-外业补充”全流程机制的建立,为调查结果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筑牢了防线。

价值变现:“两山转换”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

7月下旬,地处偏远的于都县宽田乡珠田村,群山环绕,绿意盎然。整个村子700余宗林地,由于在2006年林改时整村登记错误,未能给群众发证,造成集体山林大部分确权登记为自留山,责任山占比极低。这也导致自留山流转和融资受限,大片林地闲置,无法实现资源变资金,制约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也不利于该县自留山规范化管理和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加速“两山转换”,于都县出台相关措施,对珠田村重新开展整村地籍调查,并向全村林农发出“自留山转责任山”倡议,鼓励林农依法自愿将自留山转为责任山承包,放活林地经营权,同时,同步推进自留山长期使用权分置,为使用权和经营权改革,赋予经营权流转和融资担保权能。

“此次改革盘活了全村林地资源,更点燃了村民们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珠田村村书记钟娟介绍,目前,珠田村已依托林地发展产业4000余亩,带动上百人就业,为集体和林农增收500余万元。

科技赋能的林地地籍调查,到价值变现的“两山转换”,于都县以林权登记提质增效为突破口,让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于都县自然资源局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