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全国超过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就医买药实现扫码结算、刷脸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8亿人次,增长44倍……在7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医疗保障系统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全面建成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全国统一,显著提升医保智能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拒付、追回医保基金3.3亿元。”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表示,通过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构建“异常住院”“医保药品倒卖”“重点药品监测”等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锁定违法违规行为,医保基金监督检查精度和力度得到大幅提高。医保智能监管系统使得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黄华波表示,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推进“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动态更新参保人员参保状况变化,挖掘数据潜力,赋能参保人健康管理。
随着医保码、药品追溯码、移动支付、电子处方等信息手段的全面应用,群众就医购药更加便捷。医保基金还通过真金白银的战略购买,为医药行业发展、医药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其中,医保基金对于创新药的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40%。
“我们制定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推动更多新药、好药尽快纳入医保目录。”章轲介绍,“十四五”以来累计有402种药品进入目录。近期新设立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也是医保支持医药创新的举措之一,目前已有超过100个药品申报了该目录。
国家医保局在管好用好医保基金的同时,持续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立项,人工心脏、脑机接口等医疗“黑科技”正在从临床试验走向大规模应用;通过引导医疗影像资料“上云”,云存储、云计算技术在医疗领域更加普及;通过推动“航空医疗转运”落地应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场景。章轲表示,推动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将为包括医药产业在内的各相关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