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青春沸腾在岩层深处——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崔道虎

2025-07-24 21:16:46 来源: 新华网 点击数:

新华社记者 刘小红

大山深处,人迹罕至。

岩层之下,战斗着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凡人之躯托举大国长剑,被誉为导弹“筑巢人”。

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一级军士长崔道虎,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

“我想当发射导弹时那个按点火按钮的人!”30年前,怀揣着梦想来到部队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岗位是建设阵地,为导弹“筑巢”。

虽然心里有一丝失落,可他干活从不含糊。“宁可身上掉层皮,决不让导弹等阵地。”他把班长常说的这句话,刻在了心里。再后来,写进了入党申请书里。

30年间,崔道虎在岩层深处的导弹阵地,吃尽了所有的苦。

比如,危险。

带电作业、高空作业风险大,砸伤、烫伤时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随时威胁官兵们的生命安全。

比如,时间。

他们也有作息时间表,然而,在阵地奋战的日子,从来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比如,忍耐。

他们常年置身于高温高湿、噪声震耳的环境中,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时刻面临挑战。

30年里,崔道虎先后在不同工种、多个岗位历练,流过泪、受过伤,却没有一次想过放弃。

“攻坚崔道虎,不怕拦路虎。”这句顺口溜,是战友们对他的褒奖。

“崔班长善于从‘不可能’中发现点滴可能,从‘办不到’中找出破解之道。”战友们对他敬佩的同时也对他充满了期待。

“期待越多,责任越重。”崔道虎说。

几年前,一项工程首次引进某系统,安装难度前所未有。

他主动请缨,打起背囊,住进阵地,一门心思看图纸、定方案、搞试验,累了就眯一会,铆足劲儿要找个省时省力又高标准的新方法。

经过2个月鏖战,他探索总结出起吊新工法,确保数万个螺丝精准落位零偏差,提前完工。

冲锋攻坚勇气足,他和战友们拿下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那年,崔道虎接到某设备安装任务,面对10多吨重的“庞然大物”,他一遍遍推敲论证,摸索出新的安装工法,仅用4个小时将设备安装到位,创下纪录。

除了数十吨的“粗重活”,还有外科手术般的“精细活”。

有一年,连队首次安装某设备,安装工艺标准特别高,误差要小于2毫米。

经验少、难度高,崔道虎绞尽脑汁研究对策,无数次在纸上写写画画,到现场反复验证,探索出新的施工方法,解决了难题。

“把每项工作做专、做精、做细、做实,就是我的责任。”崔道虎说。

他三十年如一日,以“严实”为刻刀,去“雕琢”每项工程,诠释了“施工零误差、质量零缺陷”的严苛追求,构筑起一座座精品国防工程。

“道虎在哪里?”面临难题,这是连长、营长最爱问的话。“崔班长在不在?”危险面前,这是战友们常说的话。每次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总冲在前面,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定海神针”“救火队长”。

随着施工经验日益丰富,崔道虎深切体会到,发明新装备,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还能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前些年,钢材除锈作业不仅要手工打磨,还有安全隐患,大家手持磨光机除锈,常被划伤。

“不能让后来的战友再吃同样的苦。”崔道虎收集资料,反复实验。不久,他研发出第一代除锈机,持续升级改造,又研发出自动除锈机。

如今,改进升级的第四代“多功能自动除锈机”,不仅实现钢材无死角除锈,还采用新型进料方式,大幅提升效率,获国家专利。

那一年,某国防工程迎来施工高峰,大批量某型号钢板,需要打满等距离孔。

战友们先用尺量,用笔画,再一个个手动钻孔。

“太慢了!”望着堆积如山的钢板,崔道虎急了:“这个环节‘卡脖子’,严重制约施工进度。”他反复摸索,成功研制出“钢板自动冲孔机”,用时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30年来,崔道虎先后参与30余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取得数十项革新发明科研成果,改进创新5项工艺工法,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30年来,崔道虎将亲手建设的每一座阵地,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它们掩藏在一个个无名坐标中,被他珍藏在记忆深处,只能思恋,不能倾诉。

30年来,大山换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建了一座又一座。每一次,都是阵地建好了,他们走了,导弹才来。

“从未见到导弹”成为他和战友们永久的遗憾。但崔道虎说:“我无悔所付出的一切。”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