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务院国资委当日下午专场发布了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中铁十一局“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管理”成功入选,全面展示了AI技术引领大盾构行业变革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中铁十一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随着国资央企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中铁十一局紧跟趋势,成立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验室,致力于大盾构隧道全过程、全流程、全场景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研究,助力企业在大盾构人工智能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管理”场景建设基于中国铁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国产化算力、硬件和技术平台,以“感知—认知—决策—执行”闭环为核心,以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管理平台为中枢,集成智能辅助选型、智能施工组织、盾构智能诊断、智能辅助驾驶、管片自动生产、物料智能运输、自动化监测、能耗智能控制八大功能模块,构建了多源数据融合、多工序协同、多模型推理的智能建造新范式。
目前,相关场景成功应用于甬舟、成渝、深江铁路等20余个国家重点工程。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物料智能运输首次实现了管片、箱涵等大体积、不规则物料的水平和垂直无人化运输,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的建设提速。
在成渝中线蜀安隧道,智能辅助驾驶助力14米级国内最长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创造了复合地层月均400米进尺的施工新纪录。
在深江铁路7标深莞隧道,盾构智能诊断为“鲲鹏号”盾构机下穿东宝河保驾护航,开创了“透水复杂地层超大直径土压盾构长距离穿越水域环境”先河。
未来,中铁十一局将系统推进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从示范部署到产业扩展、生态构建的全周期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极,持续引领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行业发展。
(中铁十一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