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黑土“金薯”:专家团绥化破解马铃薯晚疫病难题

2025-07-30 12:10:3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近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盛万民研究员率领一支由育种、栽培、植保及农业经济等多学科组成的专家服务团,深入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绥化市,针对当地突发的马铃薯晚疫病疫情开展实地调研。专家团迅速开展科学评估并制定应急防控方案,为守护黑土地上的“金疙瘩”注入科技力量。

据专家团现场分析,绥化市此次疫病,源于近期当地持续阴雨天气造就的低温高湿环境,为致病疫霉菌的繁殖与传播提供了“温床”。该病菌蔓延快、危害大,若防控不及时,可能导致马铃薯减产30%以上,直接威胁当地农业生产安全。基于疫情实际,专家团快速制定分级防控策略,对零星发病田块实施“点杀式”精准处置,对集中连片病区启动全域统防统治,明确“预防为主、分区治理”的技术路线,为后续防控划定清晰路径。

围绕病害发展规律,专家团量身定制了全链条防控技术方案,为不同生长状态的马铃薯田块“对症下药”。针对已出现疫情的田块,专家团制定“三步应急法”,切断传播链,并通过全田化学防控,保障防控长效性。

“有专家在,咱种薯心里就有底!”绥化市北林区兴福乡民权村种植大户刘长志黝黑的脸上笑容洋溢。他种植20公顷马铃薯已有多年,对专家团的到来满怀感激:“去年盛老师带队来指导,及时发现晚疫病苗头。我们按方案拔病株、喷药剂,还把方法分享给周边农户。结果采用技术的地块,每公顷产到10万斤,比没防控的地多收2万斤,算下来每公顷增收1.6万元!”如今,刘长志的马铃薯因商品性好、耐储性强,早已成了市场的“金豆子”,每年春节前就能全部售罄。

刘长志的丰收故事,正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推动科技下沉的生动注脚。在黑土地上,现代农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专家团队的精准服务,不仅守护了粮食安全,更让“小土豆”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