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房琳琳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在浙江湖州安吉大余村,青山绿水之间,有一个为青年而建的“数字桃源”——青来集。这片占地80亩的青年人才社区,以王安石诗句为名,承载着乡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的双向奔赴。
2017年,从海外归来的“90后”李彦漪第一次走进安吉溪龙乡时,就被这里的自然与气质打动。她把眼前的茶山与脑海中的欧洲小镇重叠,萌生了一个念头:让更多年轻人也能在这里找到自由、连接与成长的可能。
从她手中诞生的ACDC创意设计中心、茶饮空间“一片叶子”、田野共创实验室等新场景,不仅让废弃建筑焕发生机,也让乡村成了年轻人创新的沃土。如今,DNA社区里活跃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创客、设计师与自由职业者,他们在山野之间连线世界,也在彼此的生活中找到归属。
张佳就是其中一员。从上海辞职后,她背上背包来到余村,从社区客服做起,渐渐变成了数字游民中的“全球合伙人”。在一次东南亚旅途中,她被当地二手经济的活力打动,返乡后一头扎进创业筹备,成立了“拾回二手循环实验室”。“我不是逃离城市,而是在这里真正安顿了自己。”她说。
不仅是个人在青来集扎根,企业也开始选择将总部迁入这片绿野。2023年,云梯科技将总部从杭州搬到青来集,80多位青年员工在此办公。企业合伙人王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政府服务周到,园区配套齐全,员工稳定性远超我们的预期。”他表示,云梯科技打造的“书链通”平台,日均发货超40万单,服务超过2.7亿读者。
如今,青来集已成为数字游民的落脚地、青年创客的孵化场、企业梦想的新起点。数据显示,大余村已吸引了60多个余村全球合伙人项目落地,1200多位青年入乡以及7万多名“云上入乡”的“云村民”。他们与乡村缔结链接,找到契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带着城市里的多元业态往村里“跑”。
从青年个体的扎根,到企业集群的落地,青来集正在成为一个“亦城亦乡”的青年共创空间。在这里,山水是背景,数字是工具,青年是主角。他们或以一杯咖啡、一栋房车、一条数据链开启新业态,或用一本书、一个分享会、一场播客连接世界。这里不是逃离城市的终点,而是梦想生长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