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以技术革新驱动“绿色分值”持续攀升

2025-08-07 12:03:3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这几日,兰州石化厂区内,毛刺槐花、泡桐花在管廊边悄然绽放,淡紫色的花序与冷硬的管线形成鲜明对比。“你细细地闻,厂区里时不时还有甜甜的花香。”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员工黄晓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这有赖于来源于兰州石化持续加强节能降碳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实施环保升级改造和治理攻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走稳绿色低碳之路。

改造先行:“绿”染栈桥塔林

不久前,油品调合中心(国储公司)安全环保科副科长刘毅手持便携式检测仪,介绍VOCs废气治理技术应用后的成效:“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20毫克/立方米,苯、甲苯、二甲苯等浓度均低于1毫克/立方米,排放指标优于国家环保标准。”

不远处的161装车栈桥旁,成品输转车间装油四班班长岳翔和岗位员工付昕正在相互配合,为槽车装航空煤油。全程密闭的管道内,油品平稳输送,丝毫没有刺鼻的气味和挥发的油气。

环保治理,改造先行。兰州石化将油气回收装置建设作为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这套涵盖“三苯”罐区、铁路公路装车栈桥、洗槽站的全流程治理系统,处理能力达每小时1.5万立方米,实现了对苯系物尾气、装车油气等污染源的全要素管控,也成功破解了储运系统区域性油气挥发治理和回收处理难题。

项目投用后,清洁生产、减排降碳效果显著,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117万元/年,为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环保提供了保障,也为同行业及公司储运系统油气排放治理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精打细算:“绿”水驱动循环经济

“两酸净化水的回用率稳定在70%以上,与去年相比,可节约新鲜水超30吨/小时。”兰州石化炼油二部生产组副组长金尚君对记者说。

经过系统化工艺改进,炼油二部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和1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使用的新鲜水,汽油加氢、柴油加氢的装置注水,大部分由酸性水汽提装置的净化水替代,极大地提高了净化水的回用率。

生产运行部能源管理组组长武兆东说,兰州石化一直在探索一水多用的模式,例如将四季青缓冲池污水作为炼油区、化工区等的消防用水,每年可节约用水量超100万吨,同时减少了等量的污水处理,从源头上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再利用。

不仅如此,5月份,兰州石化历时3个月建设完成凝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通过精准高效利用装置自产凝液,不仅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更让工业废水“华丽转身”。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量约24万吨,同时节约蒸汽1.6万吨,直接为公司节省了530余万元,既实现了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又实现了提质增效。

创新引领:“绿”技加速材料革命

“厨房家电已成为高端聚丙烯的新战场。”精细化工部生产组副组长杨宝指着生产线介绍,“这种绿色新材料,正成为市场的宠儿。”

由兰州石化与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联合攻关研发的耐热聚丙烯H8020,突破固有技术壁垒,在保证耐热性的同时维持良好的光泽度,性能超越进口的同类产品。

无独有偶,兰州石化研发的高流动性薄壁注塑系列聚丙烯产品H9068,采用氢调法工艺生产,有效消除了过氧化物有异味、不能满足食品包装要求等原有缺陷,成为国内塑料薄壁市场的领军品牌。

兰州石化聚丙烯产品RP340R的工业化之路,是绿色低碳化工产品技术攻坚的代表。2012年完成工业化后,历经8年的技术迭代,最终在2020年实现医用注射器领域规模化应用,出色的韧性、脱模性和低析出特性,助力下游企业单线日产能提升至50万支。

目前,兰州石化透明聚丙烯与薄壁聚丙烯两大系列产品均通过UL国际环保认证。这一认证标志着产品在可持续性、节能降碳等维度达到国际标准。

“我们一直积极致力于节能减碳和环境保护,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聚丙烯系列产品荣获UL认证就是对我们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的高度肯定。”兰州石化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涛涛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聚丙烯产品开发升级,持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