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实习生 叶兴隆
8月6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普氏野马回归40周年”宣传活动在乌鲁木齐举办。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历经40载耕耘,我国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突破900匹,约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重引入”的标杆。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幸存的野生马种,拥有6000万年进化史的普氏野马被称为“活化石”。20世纪80年代,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从海外引种24匹野马,在新疆建立繁育基地,开启物种重建之路。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为卡山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卡山管理中心构建起一套“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通过重载云台、无人机实时巡护,卫星定位项圈追踪个体轨迹,红外相机捕捉行为细节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种群24小时精准监测。同时,保护区还与多所科研院校合作,联合开展科研监测,为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力量支撑。目前,野马种群累计繁育800余匹,野放数量187匹,其已从“异乡客”重新成为戈壁荒原的“主人”。
2012年至2025年,卡山管理中心先后向蒙古国及国内多地输出、野放普氏野马41匹,既优化了种群遗传结构,也为国际物种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如今,普氏野马的身影已出现在祁连山、大青山、贺兰山等地,并在当地繁衍生息,种群规模逐步壮大,栖息地生态持续向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余明海表示,40周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在科技护航下,这一古老物种将继续在中华大地续写生命传奇,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持久动力。
(叶兴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