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微短剧迎来爆发式发展。山西临汾迅速行动,抓紧布局,抢滩微短剧新赛道,建成2万平方米的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57家微短剧相关企业争先入驻,入选“金鹏指数·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排行TOP10”。
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以“短而精,小而美,剧有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为发展方向,秉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视听产业新高地。
厚植发展沃土
在培育事宜微短剧发展的生态方面,临汾市扎实推进“筑巢引凤”工程。
首先,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持续深耕场景开发。基地通过系统性投资建设高频拍摄场景,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与酒店、样板间、商场等达成战略合作,构建多元商业化运营体系;推进场景深化融合,坚持“城市即片场”,增加贡院街、财神楼、古城墙等市域地标拍摄场景,挖掘并系统整合全市旅游景点、人文古迹、传统古村落等资源,匠心打造覆盖全域的特色拍摄场景群。
不仅如此,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还授牌“曲沃春秋晋国影视城拍摄基地”“霍州署拍摄基地”等九大特色拍摄基地,推动地域文化与微短剧产业深度融合;深度整合闲置资源,激活低效空间,对金域王府及三星凤凰府售楼部、涝洰河国学馆等场地实施升级改造,形成覆盖全域、资源共享的400余个场景资源库,全方位满足拍摄需求。
其次,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持续强化人才培育。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持续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构建人才培育新生态。基地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以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行业权威机构开展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策划举办“星海学院特训营”,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与输送体系,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专业力量。
此外,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积极完善产业配套,为微短剧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组建了15个群演及演员工作群,共计7000余人,逐步实现微短剧演员的招聘、组织、培训、投诉、保障等统一管理,确保剧组随时调配。此外,基地还建立涵盖餐饮、住宿、设备、车辆等多维度的对接资源库,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精准匹配剧组需求,降低综合成本,为产业发展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实现多重效益
如今,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已然形成了多重效益。
在产业集聚方面,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持续集纳资源,已然打造起区域文化新地标。基地通过专业化运营盘活闲置资源,吸引全国57家影视企业集聚,成为华北地区规模领先的微短剧产业集群。该基地53部上线作品热度亮眼。其中,《镇魔世家》预约破380万,上线当日便强势登顶热榜,且持续占据榜首之位,最高热度值超过8500万。基地作品全网播放量已破27亿,成为临汾抢占新风口、竞逐新赛道、追梦新业态的靓丽名片。
在融合发展方面,基地积极探索“微短剧+品牌”“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等跨界融合路径,以小成本制作撬动“千亿级产业生态”,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蚀影密符》以临汾文化资源为基底,依托文明积淀的稀缺资源,通过“文化+科技”破局,借力AIGC新技术窗口,构建数字时代的文化叙事新范式。通过产业集聚、生态构建、跨界融合的立体化发展策略,赋能千行百业,形成一批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进一步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基地激活了微短剧产业链条。如今,微短剧产业对临汾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实现提升,并有效拉动了第三产业消费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7月下旬,基地已累计完成92部精品微短剧摄制,完成直接产值超亿元,创造利税超千万元,直接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超数千万元,剧本创作、市场推广、影视设备租赁、后期编辑制作等关联产业实现产值超亿元。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夏天一 整理,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