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8月7日,由恒力重工集团主办的“恒力·绿色船舶动力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地近两百名主流船企、船东、金融机构代表及业内精英,齐聚大连长兴岛,共同探讨全球绿色船舶动力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未来。
当前,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作为船舶动力来源,发动机被视为最核心的一环。本次大会聚焦绿色船舶动力,通过实地观摩、主旨推介、专题交流等方式,全面展示了恒力重工在船舶发动机领域的绿色发展成果,呈现恒力重工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建造基地的火热态势。大会通过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在推动全球绿色船舶动力转型发展中,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民企担当。
连日来,由恒力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制30.6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VLCC)成功交付;首艘18.1万载重吨散货船顺利下水,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船台建造并下水的该吨级散货船,该船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可在船台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以船坞、船台组成的核心生产线双轮驱动,一期“海洋工厂”与二期“未来工厂”进度拉满,以VLCC、VLOC为代表的各类超大型船舶火热建造,超大型双燃料船、超大型集装箱船、阿芙拉型油轮、18.1万载重吨散货船等各类型船舶同步推进。截至目前,恒力重工已累计开工船舶70余艘,手持订单已排至2029年。全面达产后,恒力重工年加工钢板230万吨,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
在“未来工厂”,两个单长860米的世界级船坞陆续投用,自动焊接机器人、钢板动态自动化印字等前沿技术大规模应用,智能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切割、焊接、打磨、分拣、入库流水线作业,分段、总段大型化等“大工艺”全面应用,引领中国造船总装效率跨入世界领先水平。
2024年9月,由恒力重工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交付,实现了在船舶动力领域自主生产的重大突破,打破了船舶建造领域“船等机,机等轴”的瓶颈。起步就要领先,恒力第一台发动机就已成为行业第一批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先进产品,完美符合我国船舶制造业绿色转型以及国际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今年7月,恒力发动机二期车间全面投用,自主生产的首台LPG双燃料6G60发动机即将交机;同步生产的甲烷双燃料8G95发动机,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全面达产后,恒力可年生产发动机180台,成为中国单体最大的船用发动机制造企业,可覆盖G95及以下机型,并实现LNG、LPG、甲醇、氨四种低碳零碳双燃料发动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