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帮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丨陕西佳县:“红果果”绘就富民新图景

2025-08-07 20:42:0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暑假的陕北骄阳正好,陕西榆林佳县泥河沟村的古枣园里热闹得像开了集市。研学的孩子们围着千年老枣树叽叽喳喳,用小手抚摸着树皮的纹路;城里来的游客坐在枣园旁的咖啡馆里,品味着红枣咖啡。

“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8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跟着佳县古枣园系统保护办公室首席专家高峰走进古枣园。

作为“中国红枣之乡”,佳县的“红果果”既是历史的信物,更是科技赋能下串联起生态、文化与产业的致富“金果果”,让千年枣树在新时代结出了甜硕果实。

佳县的种枣史能追溯到3000年前,可“靠天吃饭”的日子曾让枣农犯愁。“以前枣熟了,得雇人背下山,遇上连阴雨,半园枣子烂在地里是常事。”佳县红润枣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润红的祖祖辈辈都以种植红枣为生,到了他这一代,创立了枣业合作社,如今拥有3000多亩有机红枣基地和2000亩酸枣基地,还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车间,累计带动千余名枣农增收致富。

无人值守无人机遥感巡视系统、土壤实时监测、物联网多功能气象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一系列高科技装备,将高润红的有机红枣基地打造成科技兴农的试验点,基地生产的干制红枣、紫晶枣、黑晶枣等优质红枣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从田间到车间,红枣的身价在产业链上不断攀升。将红枣脱水制成冻干片,干吃脆甜、泡水清香。科技部对接的西北大学技术团队为榆林市佳宝食品有限公司带来了冻干锁鲜技术,公司创始人吕治财介绍道,“传统晾晒的红枣,口感和营养流失多。冻干技术让红枣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真空环境里快速脱水,能保留红枣98%以上的营养和风味。”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年产100吨冻干枣(果)片及2000吨红枣酱项目即将投产,预计可带动逾千户农户增收,同时提供30至50个就业岗位。

枣产业的文章还在往深里写。佳县酸枣良种选育科普示范基地的试验田里,40多个品种的酸枣树长势正旺。“野生酸枣是珍贵的药材,但过去破坏性采摘让资源濒危。以前4万亩野生酸枣林没人精心管理,亩产才100斤。”佳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雪平身后的种质资源库,已收集保存了10个珍贵的酸枣品种。“我们推广红枣嫁接酸枣技术后,8000多亩嫁接林当年挂果,第三年亩产达500斤,一斤能卖12元。”冯雪平说,目前全县有8家酸枣加工、购销企业,去年带动农户增收1200万元。

以红枣、酸枣为核心的“双枣战略”成功实践,其示范效应在佳县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内持续放大。目前佳县红枣林82万亩,其中有机红枣认证面积30万亩。红枣产业已成为佳县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近年来,我们选育出‘佳油1号’‘葭州大蒜枣’等新品种,建起8个示范基地,培养了100余名农民技术员,还研发出枣花蜜、红枣饮料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佳县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吕如军细数帮扶成果。他表示,这些成果得益于科技部的持续支持,佳县聚焦做强枣产业,累计实施“佳县红枣全产业链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佳县酸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等12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引入资金2790万元。如今,科技的种子已在佳县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