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记者8月7日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小井眼“一井双泵”技术在渤海海域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无人平台小井眼一井多泵技术迈入自主可控新阶段,为海上油田开采作业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此次作业的油井,油藏呈现独特的“多层楼”结构,不同层位的油气储量、压力差异显著,传统单泵开采模式在这里陷入两难:若逐层开采,效率低下;若同时开采,又会因层间干扰导致产能浪费。
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创新实施“一井双泵”方案,在7.625英寸(约19.37厘米)套管内并行布设两套电潜泵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产能动态调配,既能单独抽取某一层的油气,也能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两层的开采比例,让每一层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这口井的油藏好比一楼和二楼的居民,如果合用一个水龙头,效率不高。两套电潜泵‘并肩作战’,相当于给油藏装上了‘双水龙头’,想多抽哪层就多抽哪层。”主任工程师黄新春解释说。
但是在小井眼中安装两套电潜泵绝非易事。电潜泵主电缆下入时容易“打架”“剐蹭”,就像两根粗电线在窄管子里难以顺利穿行。技术团队迎难而上,绘制上百张设计图纸,经过5轮模具迭代,最终研制出“瘦身版”双电缆护罩——其最大有效外径缩减至167.82毫米,比初始设计“瘦”了近30%,打造出3毫米的“贴壁”安全间隙,完美避开了下入过程中的摩擦风险。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渤海油田小井眼多泵协同生产的技术空白,更为无人平台的高效开发打开了“新天窗”。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