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磁悬浮地球仪:让“国之重器”变得可触可感

2025-08-07 21:28:4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在太重集团的展厅里,一个融合了工业硬核与科技美学的装置引人注目:一台合金材质的微型挖掘机臂托举着悬浮在空中的地球仪,蓝色球体在无接触状态下缓缓自转,仿佛在演绎“工业之力撬动世界”的隐喻。这便是太重集团推出的磁悬浮地球仪文创产品,这个看似小巧的物件,却浓缩着这家企业的创新野心与品牌叙事。

从“国之重器”到“文创名片”

作为全球唯一能同时生产4—7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和0.8—400吨级全系列工程挖掘机的企业,太重的挖掘机产品早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代名词。在山西大同的煤矿、新疆的戈壁、非洲的铜矿,太重挖掘机的钢铁臂膀每天都在“挖掘”着发展的动能。但重工业的磅礴力量如何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品牌温度?这成为太重开发文创产品的核心命题。

“太重匠礼”系列的推出,正是对这一命题的回应。当磁悬浮地球仪将挖掘机的机械肌理与地球的浩瀚意象相结合,它完成了从“我们制造什么”到“我们为何而造”的品牌叙事转化。挖掘机是开拓的象征,地球是家园的隐喻,悬浮的姿态则代表突破边界的创新精神——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太重的品牌表达。

这种转化并非偶然。在太重的展厅里,与磁悬浮地球仪一同陈列的,还有“点石成金”矿山装备冰箱贴、融合山西古建元素的工程机械书签。这些文创产品共同构建起“硬核工业+软性文化”的品牌矩阵,让“国之重器”的形象变得可触可感。

工业符号与科技美学的碰撞

磁悬浮地球仪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极简的设计语言讲述了一个复杂的工业故事。

挖掘机模型的细节处理堪称“微缩的工业史诗”。以全球首台24吨氢能挖掘机为原型,设计师用合金材质复刻了动臂、斗杆和铲斗的每一处肌理。等比例缩放既保证了视觉完整性,又适配桌面场景;铲斗边缘的锯齿状纹路严格遵循真机参数,连液压管路的走向都经过工程师确认。

与之形成巧妙对比的,是悬浮地球仪的轻盈灵动。采用磁悬浮模块实现的无接触悬浮,让地球仪摆脱了物理支撑的束缚,模拟真实地球的昼夜更替。内置的LED灯组通过无线供电技术点亮,在球体表面投射出柔和的光晕,既象征着工业文明的温暖,也暗合太重“以科技照亮未来”的愿望。

从车间工厂到书桌案头,太重磁悬浮地球仪完成的不仅是空间的跨越,更是工业文明与生活美学的对话。当这枚小小的装置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里静静旋转时,它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梦想,更是中国制造业向精细化、国际化、品牌化迈进的生动缩影。正如地球仪悬浮的姿态所隐喻的那样:唯有突破重力的束缚,才能抵达更高的维度。

(实习生 白天择 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综合整理,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