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丨浙江温岭: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泵”出创新活力

2025-08-14 07:45:4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通讯员 张若娴

常见的高速高压泵与一台家用轿车体积相当。如今,高速高压泵的体积进一步被压缩。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利欧集团泵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欧泵业”)的实验室,看到其新款高速高压泵仅有行李箱大小。

这要归功于浙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浙理工”)和利欧泵业开展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新型’的新表现在双方不仅就某个项目才对接合作,而是实现了校企深度绑定。”利欧泵业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楼其锋介绍,如今,浙理工的科研人员已直接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及核心产品研发。

高校智库全程参与

浙江台州温岭拥有全国最大的泵与电机产业集群,这里有利欧股份、新界泵业等代表企业。作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之一,利欧股份是国内最大的微型小型水泵制造商和出口商。而利欧泵业则是其核心板块,布局建筑、市政及水务、电力、石化等业务领域。

2017年,浙理工与利欧集团就展开稳定合作。其中,“复杂多变工况离心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等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级、浙江省级科技进步奖。

温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该市以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省内外高校在温设立研发机构、科研平台,助力本地泵业转型升级。2022年,以浙理工教授朱祖超为核心的浙理工技术团队,开始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同年,利欧泵业调整发展战略,明确要加大研发投入,布局一批前沿产品。随着双方默契加深,利欧泵业与浙理工的合作模式由此更新。当年4月,利欧泵业集团总部在杭州市钱塘区正式启用,距浙理工钱塘校区直线距离仅3公里。

“新模式下的每一个研发项目,都始于校企高层的战略研讨。”朱祖超介绍,双方会成立联合项目组,制定详细严谨的研发计划。

楼其锋告诉记者,针对传统高速高压泵普遍存在的系列问题,浙理工科研团队提出了过流部件造型优化设计方案以及多级叶轮的精准匹配技术路线,为整个项目研发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该项目中,浙理工材料科学专业的研究人员针对水处理和水质净化关键膜组部件,研制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及其成套制造技术,显著提高材料的渗透通量、耐酸碱性和净水效果。

“从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和工程化验证,整个研发过程双方都协同开展。”楼其锋表示,经过多轮迭代优化,新款高速高压泵已具备了推向市场的能力,较国外知名品牌的同类产品,不仅制造成本降低,效率还提升了10%以上。

校企团队积极互动

如今,我国对污水处理和排水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潜污泵即潜水式的污水泵。由于使用场景特殊,研发人员需要持续探索这类产品防堵塞、防泄漏和抗磨损性能的上限。“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最终成效除需科学的框架设计外,还有赖于具体执行。双方团队的融合是关键。”在浙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宿向辉看来,融合并非易事,需要一起工作、探讨,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宿向辉的另一个身份是利欧泵业“科技副总”。从2023年5月进驻利欧泵业技术中心智研一部开始,他每周起码有3天在利欧泵业上班,与学校同事和在读硕博研究生形成驻企团队,团队常态下有10人左右。在产品试制和测试环节,宿向辉和团队与企业保持及时互动,以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入驻企业的浙理工研究生对新型产品的研发贡献颇多。在内循环潜污泵研发过程中,他们对多种新型耐磨、耐腐蚀材料进行反复筛选与试验,结合拓扑优化技术对潜污泵的叶轮、导流壳等核心部件进行了轻量化和高性能化设计。部分学生甚至一毕业就入职利欧。

“校企深度绑定无形之中为企业培养了储备人才。这些学生在研发过程中了解企业,入职后上手更快。”楼其锋表示,双方也在计划共同建设泵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共享与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双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温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浙江正在探索“教科人”一体化改革,“科技副总”选聘工作是其中一项大胆尝试。“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对创新主体而言,将产生更多效益。”该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