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山野披绿富民生

2025-08-15 10:39: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编者按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20年前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20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模式,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为此,本报推出整版策划,围绕三个模式,选取典型案例,展示“两山”理念引领下的山河巨变。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近日,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马河村,2000亩黄芪长势喜人,茎秆粗壮、叶片肥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长得这么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村民马淑娟说道,脸上洋溢着笑容。

  黄芪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固原市实施“山水工程”取得的成效。当地通过天然林保护、山林权改革、林业经济发展等多种举措,使这个曾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变成了山野披绿又生金的美好家园。

  水清岸绿药材丰

  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腹地,森林覆盖率27.22%,境内自然分布药用植物90科618种,加之得天独厚的高海拔冷凉气候,被誉为“高原绿岛”和“天然药库”。

  “根据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现状,我们在全国率先创新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和林药间作生态化种植模式,建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基地,收效良好。”隆德县沙塘镇镇长杨宁龙介绍说。

  目前,该县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和林药间作面积达到27万亩,可采收中药材蕴藏量2.2万吨。同时,当地采取“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年均可吸纳2000余名群众采收林下中药材,实现直接经济收入约600万元,农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隆德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水环境治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隆德县境内的渝河水体污染严重。2015年,渝河因劣Ⅴ类水质、跨界污染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列为重点督办对象。

  河水污染不仅影响着沿岸生态,更让依赖优质水源的中药材种植受阻。2016年,隆德县抓住全面建立河长制契机,打响了渝河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3年,固原市编制完成《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坚持一体化保护修复,预期完成河道岸堤修复长度超过596.89公里。同时,当地还精准设计了“一带两核五廊九单元”的保护修复格局,渝河便是9个治理单元之一。

  经过多年治理,如今的渝河水清岸绿,鸟飞虫鸣,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在渝河水的滋养下,两岸建成秦艽、党参、柴胡、板蓝等中药材基地和高端蔬菜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山林繁茂杏儿红

  彭阳县地处宁夏东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生态脆弱。近年来,依托“山水工程”,六盘山区域绿色空间不断扩大,曾经的旱塬秃岭披上绿装。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为彭阳县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近正是彭阳红梅杏成熟上市的时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红梅杏犹如一颗颗红宝石,在微风中摇曳。

  2016年,彭阳红梅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以此为契机,该县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红梅杏产业逐步走上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科技为红梅杏产业发展插上“翅膀”。宁夏农林科学院蔡进军研究员在彭阳扎根20多年,他支持并参与的“宁南山区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及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探索出了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生态产业模式。其中,红梅杏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显著提高了红梅杏的嫁接成活率,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他还开展了宁夏黄土丘陵区杏树栽培技术研究,相关成果对彭阳县仁用杏、鲜食杏及加工杏的规范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也为红梅杏产业发展助力。“我们参与了蒲河支流安家阳洼沟源头水土保持林改造提升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去年给野山杏嫁接上了红梅杏枝条。预计2026年就能结出红梅杏,2028年达到盛果期。”宁夏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垚告诉记者。宁夏微元素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则在流转林地实施红梅杏高接换头技术,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群众增收。

  按照固原市“山水工程”规划,截至今年底,六盘山生态环境将持续向好,森林质量有序提升,生态受损退化严重区域全部完成治理。“六盘山生态越来越好,无疑为企业和农户增添了底气和奔头。”王垚说。

责任编辑:苏菁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