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模式共筑高原生态梦

2025-08-20 10:43: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普布永措

近日,国网玉树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走进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一职业技术学院,一场以“生命鸟巢”为主题的生态科普宣讲活动在此开展。通过案例解析、技术原理讲解与互动交流,生态保护与电力安全的协同理念深入师生心中,在学生心中播下守护自然的种子。

“输电杆塔上的这些特制‘巢穴’,为何能让猛禽安心栖息又不影响电网运行?”工作人员展示着人工鸟巢的设计图纸与实地安装视频,向在场学生抛出问题。学生们结合专业知识展开讨论,现场互动热烈。

“这是我们为大鵟、金雕等高原猛禽量身打造的‘生命鸟巢’。”工作人员进一步解析,这些鸟巢不仅严格遵循鸟类筑巢习性设计尺寸与材质,更融入了绝缘防护、位置优化等电网安全考量,既为鸟类提供稳定栖息环境,又从源头避免鸟类活动引发的线路故障,实现“护线”与“护鸟”的科学平衡。

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玉树,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大鵟、金雕等珍稀猛禽在此繁衍生息。为破解电网运维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协调难题,2016年起,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起“生命鸟巢”项目,联合生态专家,针对高原鸟类栖息特点,在输电杆塔安全区域搭建标准化人工鸟巢,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兼顾生态保护与电网安全的成熟方案。

作为国家电网社会责任示范项目,“生命鸟巢”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安装人工鸟巢5053个,吸引2600余窝鸟类入驻,成为高原上稳固的“空中驿站”。项目还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鸟类活动监测系统,联合科研机构开展鸟类行为与电网安全的跨学科研究,动态优化鸟巢布局与防护设计,让生态保护更具科学性与精准性。

如今,这一模式已推广至内蒙古、四川、甘肃、宁夏等多地,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更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候鸟生命线”“绿电方舟”等生态工程,持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电网智慧。

杆塔上的鸟巢守护着高原生灵,校园里的科普则让生态和谐的理念融入技能人才的培养轨迹。这种“实践+教育”的模式,正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三江源大地上不断扎根生长,成为高原上一道兼具科技感与生命力的独特风景。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