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整体效能稳步提升——专家解读《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

2025-09-22 08:08:4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9月21日,《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自2015年开始发布,是迄今国内持续时间较长、评价体系较为稳定的评价报告之一。报告评价结果被纳入多地科技发展五年规划目标、指标,为国家和地方科技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今年的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为80.20分,比上年提高1.77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与去年相比,今年报告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科技强国建设总体要求,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促进发展5个方面,设置12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对全国31个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创新投入和产出规模不断扩大,创新环境优化明显,创新绩效显著提升。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凸显

根据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大梯队。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天津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前六,属于第一梯队。湖北、重庆、安徽、陕西、四川、湖南、山东等22个地区属于第二梯队。新疆、青海、西藏则属于第三梯队。

“今年的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在遵循动态可比的前提下,与科技强国战略相联系,进一步丰富评价内容。”刘冬梅说,报告显示,我国区域发展整体效能稳步提升,战略性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加强。北京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二位,科技创新环境保持全国首位;天津综合排名第六位,万人科技论文数、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和劳动生产率均居全国第三位;河北综合排名第十九位。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刘冬梅说,上海、江苏、浙江综合排名均提升1位,其中,上海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一位,万元GDP技术国际收入、劳动生产率排名第一位;江苏综合排名上升至第三位,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排名第一位;浙江综合排名上升至第五位,安徽综合排名保持第九位。

粤港澳大湾区表现同样亮眼,创新发展动能强劲。广东综合排名位列第四,上市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指数、亿元GDP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均居全国首位。

将目光投向长江经济带,其创新能级的不断提升引人注目。湖北、湖南、江西综合排名均实现提升,四川保持第十一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居全国首位,贵州科技创新产出和云南高新技术产业表现提升明显。

随着黄河流域九省区共同推进沿黄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共享和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应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其中,陕西综合排名保持第十位;山东、河南、宁夏高新技术产业表现明显提升,山西科技创新投入排名上升2位;内蒙古和青海科技创新环境均实现提升,甘肃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排名第四位。

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地区发展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已连续发布十年,它见证了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各地区呈现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是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

数据显示,在综合排名方面,上海以1.83分的优势超越北京,位列第一;湖北以0.29分的优势超越重庆,位列第七;湖南以0.23分的优势超越山东,位列第十二;江西以0.15分的优势超越辽宁,位列第十五;宁夏以1.32分的优势超越黑龙江,位列第二十。

“这些排名相邻地区的得分差距不大,近年来排名多次变换,充分体现了各地区你追我赶、互相借鉴、彼此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发展态势。”刘冬梅分析说。

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地区发展,这一趋势在报告中颇为突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

成渝地区、武汉、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相关表现亮眼。成都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45万家。武汉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持续活跃,每万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

在刘冬梅看来,区域科技创新亮点纷呈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地实施,推动我国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

每年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揭示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哪些显著变化?

“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近年来,长三角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速度较快。”刘冬梅解释说,长三角R&D经费投入、R&D人员数、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均占全国的1/3左右;有R&D活动的企业数占全国近四成,技术国际收入接近全国一半。

与此同时,中部地区省份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部分省份科技创新水平进步较大。近年来,湖北科技创新引领第二梯队,综合排名今年超过重庆。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该省综合排名2015年位列第二十二,2017年位居第二十,2018、2019年各提升一位,2020—2024年保持第十六位,2025年再次前进一位升至第十五位。

海南的表现同样亮眼。该省2015年位列第二十六,2018—2020年在第二十七至二十九位徘徊,2021年再度前进至第二十六位,2023年位列第二十五,2025年前进三位至第二十二位。

“在各地区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产出成果不断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稳健发展。”刘冬梅建议,未来,要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同时,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