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正向我们走来!2025年6G发展大会绘就全球智联新蓝图

2025-11-13 22:58: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预计从2030年起,6G将在中国及欧洲、印度、日韩、美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商用;到2040年,全球6G连接数有望突破50亿,占全球总连接数的50%以上。”11月13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召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现场发布的这一预测,让6G时代变得清晰可感,仿佛已近在眼前。

本次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30(6G)推进组共同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

“今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6G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产业方向清晰的关键阶段,亟须全球产学研用各方凝聚共识、紧密合作。”作为未来十年重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6G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多技术融合,服务对象从人、机、物拓展到智能体,服务空间延伸至空天地一体化,最终达成“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目标。

终端与应用双升级 激活规模产业

终端创新是6G生态构建的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AI手机将引领智能手机换代,其端侧大模型嵌入操作系统(OS)带来的革命性体验,将激活万亿元规模产业。预计2028年,全球AI手机将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4%。在此基础上,具备感知、记忆、规划能力的智能体手机,以及可解放双手的AI眼镜等外设将加速普及。

邬贺铨强调,AI与扩展现实(XR)的深度融合将成为6G的重要驱动力,推动用户从“观看视频”转向“进入视频”,2035年XR设备预计达1.3亿台。产业应用层面,6G将实现面向消费者(2C)与面向企业/行业(2B)协同发展。当前,移动运营商2B投入占比近2/3,年收入增长6%,已成业务增长点。6G时代,机床智能体、机器人智能体等行业专用AI模组将提升2B收入占比,其对网络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将推动通信技术持续升级。智能网联车机、无人机机载终端、直连卫星移动终端等多元化形态,正催生通感融合、天空地互联等新型应用。

标准与频谱早布局 夯实发展根基

频谱资源是6G发展的“地基”。专家提出,未来五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持续增长,核心城市频谱需求大幅增加。2027年上海举办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将确定6G关键频谱资源,其重要性不亚于奥运会,频谱规划与标准制定成为6G发展关键支撑。

6G是5G的渐进式升级,斯寒介绍,GSMA倡导“两步走”战略:先充分释放5G潜力,筑牢网络基础,再通过AI原生网络、非地面网络等技术创新,实现供需协同跃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强调,6G发展是持续演进过程,第一版标准无需追求完美,需兼顾降本增效并预留迭代空间,他提出终端创新、通智融合、星地融合三大重点方向,呼吁全球协同攻关卫星网络部署、频率保障等短板,共建统一国际标准。

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6G技术试验成果及平台能力提升计划》,涵盖技术试验成果、平台建设进展及未来规划。张云明透露,我国已形成超300项6G关键技术储备,构建“技术攻关、试验验证、迭代优化”三位一体研发体系,通过IMT-2030(6G)推进组汇聚国内外百余家单位协同创新,完成第一阶段技术试验。

截至2025年11月,中国6G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0.3%。北京已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格局,正全力打造6G创新发展先导区,为6G商用落地与产业升级筑牢基础。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