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牡丹变成了260种产品

2025-04-10 18:04: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牡丹生物药、牡丹籽油、牡丹面膜、牡丹粉底液……4月8日,在2025世界牡丹大会现场,各色牡丹制品让与会者目不暇接。

“近年来,我们持续放大牡丹特色、精进栽培技艺,培育出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山东省菏泽市委书记张伦介绍,该市培育了120余家牡丹生产加工企业,20所科研机构,开发出260多种深加工产品。

在菏泽,鲜艳的牡丹可以用眼看,用手画;亦可以抹到脸上,吃到嘴里。

“科技引擎”发力,“牡丹经济”绽放

在曹州百花园里,孙文海在牡丹花丛中穿梭。眼下正值牡丹盛开期,各种品种的牡丹争相开放,向游客展示最美的一面。作为该园区的高级农艺师,孙文海已参与培育出400多个牡丹新品种。

他尤其提到,2024年,新品种“墨丹”开花直径达到30厘米,创下黑色系牡丹的最高纪录。

新品种井喷,有赖于该市打造的强大“科技引擎”。

菏泽市副市长冯艳丽向记者表示:我们拥有200余项牡丹专利,制定60余项各类产业标准;从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引进40余名拔尖人才;在科研上,我们培育的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彩色油用牡丹”“鲜切花牡丹技术研究”两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牡丹籽油、牡丹花蕊、牡丹根提取物等开发利用新技术推动了加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在菏泽市巨野县,59岁的李香芹每天接送完小孙女,心里最惦记的就是画画。画了不到1年,现在她的一幅4尺作品,已经能卖到300元以上。

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以菏泽牡丹为核心题材,兼具传统工笔技法与现代美术工艺,重点呈现牡丹的枝繁叶茂与花团锦簇。作为传统特色产业,巨野工笔牡丹画交出的成绩单让人吃惊——2024年,其年综合产值高达45亿元,从业人员中有90%是农民画师。

“牡丹浑身都是宝。”在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防看来,牡丹花蕊和鲜花都可以做茶,牡丹籽能压榨牡丹籽油,也可加工成食品、化妆品,牡丹的茎、叶可以提取黄酮以及牡丹酚等,根可做成中药材……

斩获十项“中国第一”,“吃干榨净”每朵牡丹

一瓶琥珀色的牡丹籽油面世背后,凝聚着27道精密工序。在鲁西新区的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种被称为“东方液体黄金”的牡丹籽油,其诞生过程很奇妙。

在该企业的智能化生产基地里,冷榨、精炼、脱蜡等全流程生产线高效运转。“我们首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认证,构建了包含牡丹籽油在内的三大产品系列。”该公司总经理王连岗介绍,我们年产牡丹籽油可达3000吨,医用牡丹籽油、纯净牡丹籽油等新产品即将上市,企业年产值可达20亿元。

“吃干榨净”每朵牡丹,这是菏泽牡丹行业科技型企业的一致行动。

在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牡丹花蕊被制成牡丹茶,从脱敏杀青、烘焙,到除杂、分拣、包装,流水线一气呵成;在天宝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实现了牡丹鲜花中水溶性活性物质与高纯度精油的高效同步提取;在菏泽市中花生物数字化车间里,从牡丹根皮提取,到牡丹花蒸馏,再到牡丹化妆品生产,各个环节紧密相连……

据统计,近10年来,菏泽创造了包括推动牡丹籽油成为新资源食品、牡丹籽油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首个牡丹籽油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首家牡丹籽油生产厂家等在内的我国牡丹产业的10项第一。

近年来,菏泽以科技创新和文化重塑为突破口,不断推动牡丹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产业”转型。如今,菏泽牡丹用科技链接起从品种研发、设施农业、种植技术、产品深加工等众多板块,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牡丹产业逐渐成为该市独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