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促就业丨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无边界育人”模式打造就业快速通道

2025-07-17 07:51:0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高质量就业贯穿了学校的日常工作,除了求职时的‘临门一脚’,我们还将行业需求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为学生打造了一条高质量就业的‘快速通道’。”又是一年毕业季,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就业服务与校企合作中心主任马浩辉近日向科技日报记者分享了学校促进就业的“绝招”。

截至7月1日,北京金融科技学院2025届毕业生去向已落实79.20%,已就业占比40.74%,已升学占比38.46%。

“我们学校的规模不算大,2025年毕业生数量在1000人以下。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摸底’,提前调研和分析学生的专业需求,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职业规划以及所需技能等,形成详细的专业需求报告。基于需求报告,学校会对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筛选和匹配,优先选择与学生专业高度相关、符合学生职业规划的岗位进行推荐。”马浩辉透露。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2022级金融学专业学生张鑫爽介绍,学校开设的就业相关课程贯穿了她过去三年的学习,包括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二的创新创业教育、大三的求职教育等。这些课程兼顾了学生的个人特点与职业追求,帮助他们提早“瞄准”对口岗位。

早在2021年,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就推出了“优才工程”,通过“五共同”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同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实施人才培养、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并共同开展学科研究和产业开发。

这一套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模式,被称为“无边界育人”,旨在实现人才精准培养与就业无缝衔接。

例如,在“无边界育人”模式当中,学校和企业一起制定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双方共建通过“双导师制”和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实战项目,如金融产品设计、风控模型开发等,由企业导师全程指导,实现了“项目化”协同运作。学院与百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合作项目。

目前,社会上部分行业与岗位存在“企业招不到合适员工,毕业生又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打造“无边界育人”模式,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有效破解了这一困局。据介绍,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已多年保持在95%以上。

“作为民办高校,我们发挥了自身的灵活优势,早早把企业需求、国际资源、政策风口快速转化为教学场景,为学生就业铺好道路。因为没有‘名校光环’,也就不会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想法。通过持续打造‘无边界育人’模式,做好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致力于把‘北金科’打造成一块受企业和社会高度认可的‘金字招牌。’”马浩辉说。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