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梁虹 张汝峰
从北京领奖回来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刘波在这个五一劳动节,又一头扎进了工作里。他手头正在攻关的项目是“动车组关键回路实训系统”。
“这是一套动车组关键电气回路故障排查与检修实训系统。”刘波告诉记者,我们整理提炼出牵引控制回路和制动控制回路,设计开发联动电路图,用于电气回路联动展示和动车组检修人员实作教学培训,减少了实车培训的制约因素,提高培训效率。
研发是刘波的强项,但不是全部。面对动车组上万个精密部件、数百条复杂电路系统,他“望”设备状态、“闻”异常声响、“问”系统数据、“切”关键参数,将隐患消于无形,确保动车安全“万无一失”。
多次攻破行业难题,研发能力成“拿手绝活”
刘波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动车人。
2007年3月,他从发电车乘务队长转入陌生的动车领域,没有技术资料和现成经验可借鉴,他投入到没日没夜的学习之中。
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刘波带领团队自主攻关。针对长期困扰行业的L100型真空发生器故障频发问题,他提出“三级修复工艺”,通过改进密封结构、优化清洁工艺,使设备使用寿命延长3倍,每年节约维修成本超400万元。
面对动车组应急指挥故障处理难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调研、试验,最终研发出“应急指挥故障平台”。该平台通过智能化分类、精准匹配故障信息与处理方案,让随车机械师在遇到动车组突发故障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极大地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保障了动车运行安全。
他总结归纳出“14步重联法”“五步解编法”等系列工作法,涵盖了动车检修运行作业多个关键环节,成为了同事们的操作宝典。
随着中国动车组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新挑战接踵而至。刘波深知,创新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他领衔国家级“刘波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汇聚了一批志同道合、技术精湛的创新骨干,围绕动车组电(气)制动、网络传输等检修运用关键技术,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创新攻关。
手握28项成果,用科技守护“中国速度”
刘波带领团队潜心钻研,逐项破解,研发出“动车组车下看车语音指挥系统”“动车组玻璃更换恒温设备”等28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成果,申报国家专利十余项,成了创新标杆。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实现中国铁路事业的持续腾飞,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刘波说,他主动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职工技能实训基地成为他“传道受业”的平台。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刘波构建“金字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首创的“故障分析教学法”,通过构建200余个典型故障案例库,使新员工成长周期大幅缩短。其开发的“动车组虚拟检修培训系统”,解决了工学矛盾和培训时无车可用的痛点,优化了职工培训系统。
多年来,刘波共组织参与职工技能培训班260余期,培育星级机械师600余名,培养全国技术能手4名、全路技术能手28人,全局技术能手76名,高级技师132人,所带团队在202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这些优秀人才如同繁星点点,散布在各个检修岗位上,为高铁动车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0多年的坚守与拼搏,刘波从一个怀揣梦想的铁路青年,成长为全国劳模。他怀揣一颗匠心守护“中国速度”,为中国高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