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王恒 张远哲
5月12日,随着一片重达161吨的钢梁精准吊装至指定位置,由中铁工业中铁重工参建的广州黄埔涌步行桥首片钢梁顺利完成架设,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根据步行桥结构特点,步行桥钢梁施工共分17段,钢梁总重2833吨。此次吊装的首片钢梁长14.8米,宽21.2米,重达161吨,于5月10日从江门市新会区出发,5月11日18时到达项目现场,采用660吨浮吊原位吊装架设。
黄埔涌步行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涌涌口,西接广州塔城市客厅,东连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北望珠江新城CBD,南依阅江路生态长廊。大桥整体呈东西向跨越黄埔涌,桥梁全长约280米,其中最大单跨达到95米。桥梁设计线平面上均呈圆弧形布置,半径为534.25米,桥梁平面呈中间宽,两侧窄的形态。
该桥受力体系为独特拱形斜拉—梁组合体系桥,拱与支撑杆形成榕形,也是钢主梁的斜拉体系结构,是国内首座大跨度曲梁空间拱形斜拉—梁组合体系桥。中铁重工负责该项目的主桥和拱肋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
为确保此次吊装架设安全高效完成,项目部结合桥梁结构特点、施工场地布置及周边交通运输等情况,联合业主、设计等单位,多次召开施工方案研讨会,提前优化施工设计,确定“先梁后拱原位吊装”的总体施工方案。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全过程紧盯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采用辅助定位及时跟踪测量,成功克服高空作业、大件吊装、安装精度高等技术难题,完成首节钢梁的架设任务。
黄埔涌步行桥设计立意为“榕生水岸,水鸟天堂”,桥梁如水中生长的榕树,独具岭南意韵。微妙的拱形立面,在遮挡背后轻轨的同时,缝合两岸生态裂痕。走在桥上,感受生态江畔,领略“广州之镜”。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串联沿江绿道与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广州大桥南至猎德大桥南滨水段通行效率,助力打造“15分钟滨水生活圈”,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助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