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创新:构建智能融合的教育新生态

2025-05-20 16:36: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教育领域,深刻重塑着传统教育范式。5月18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爱宾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宾果)协办的“启智育新”人工智能+教育2025全球行动战略暨“宾果智慧光”首发会举行。业界学者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碰撞。

人工智能重塑教育范式

“实践表明,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生态持续演进的重要力量。”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强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数字化领域持续探索,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逐步构建覆盖广泛的教育资源网络,并通过智能辅助工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刘强透露,教育部一直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方向,有关课程方案、标准体系、技术规范等都在加紧制定中,同时加快打造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匹配的教师队伍。鼓励跨学科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与转化。通过开放平台建设与资源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助力不同区域教育质量的协同提升。

但与此同时,技术应用需坚守教育本质。“当下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从人灌变成机灌,这是我们要警惕的。”刘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关键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大脑多模态区的发育,显著提升时空感知能力与想象力。”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是国家培育新生代创新力量、厚植创新土壤的重要引擎。他强调,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需注重外在交互体验与内在认知逻辑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点与注意力,让孩子更聪明更有创造力,构建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技术赋能弥补教育鸿沟

随着教育信息化加速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但区域、城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仍较突出,教育鸿沟成为制约教育公平的重要瓶颈。

“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让优质教育资源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尤其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爱宾果创始人闵海波表示,“宾果智慧光”护眼学习台灯以无屏化、沉浸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凝聚了“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平权与因材施教”的研发理念,将科技温度注入学习场景。

记者了解到,爱宾果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深耕十年。“我们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老师已在全国16000所学校落地,可弥补一些深度课程的教学短板,成为人类老师的好帮手。”闵海波说。

“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机协同,通过机器人与教师形成互补,推动教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爱宾果总经理张建忠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情感、伦理和创造力,这些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人工智能教育的使命不仅是让技术赋能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同时也要坚守教育的人文本质。

乘政策东风开启发展新篇

近期,我国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迎来政策密集期,多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方位战略支撑。

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等,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目标进一步明确。

5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为学生和教师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提供规范指引。

几天前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一系列融合人工智能、多模态交互等前沿技术的 AI“黑科技”教育产品惊艳亮相。同期,教育部重磅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首次将2025年定义为“智慧教育元年”,并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白皮书显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汇聚中小学资源11万余条、职业教育精品课程1.13万门,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底座。

在政策驱动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有了更广阔的落地场景。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新事物的迅猛发展,风险也伴随而来。为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治理与伦理风险,刘强表示,目前教育部也正在着力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规范化框架,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完善动态监测与伦理审查制度。确保技术发展始终以学生权益为核心,维护教育过程的公平性与透明度。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