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房焕新颜,数智“管家”护周全

2025-07-16 17:12:37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前不久,上海建筑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改造难度最高的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静安区彭一小区迎来居民回迁。曾经破旧不堪的40幢旧房被17幢崭新的多高层住宅代替。这里不仅户户有阳台、进出有电梯,还配套建设了拥有1600多个车位的地下两层停车库。

近年来,像彭一小区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在旧房改造和城市更新浪潮中,一批批曾经的“忧居”正在加速蝶变。在这场蜕变中,智能监测技术像不知疲倦的“安全卫士”、光伏维护设备化身“能量守护者”、雨水调蓄系统成为会呼吸的“生态海绵”……一系列创新成果正成为维护改造后建筑的“管家”。它们各显神通,不仅让老房子更安全、绿色,而且让街区褪去旧貌、焕发新生,让安居、宜居的幸福图景在更多城市徐徐展开。

智能监测:24小时在岗的房屋“保安”

在山东省青岛市北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中,老房子不仅“颜值”提升了,还变得更加智能——增设了烟雾、水浸、康养辅助传感器,配备了智能中控、智能影音等设备。

近年来,青岛市将数字家庭建设作为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关单位通过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升级智慧基础设施,配备智能家居产品,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特别是安全防护方面,烟雾、水浸、康养辅助等传感器的部署,为居民用电、用气、用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老旧小区改造及房屋建筑管理中,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正日益广泛。”中国建筑钢结构研究院院长、中建科工创新研究开发院院长李任戈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该技术如同一位24小时在岗的房屋“保安”,主要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漏水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房屋的温湿度、倾斜度等关键指标。这些智能传感器结合物联网系统实时传输数据,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房屋潜在安全隐患,为后续修缮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智能监测技术的推广,显著提升了居住舒适度与安全性。李任戈说:“传统方式下,居民往往依赖自身感觉来判断何时要开启空调或加湿器,通常是在感到闷热或干燥时才被动应对。而智能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与动态调节,能够主动将环境温湿度维持在人体适宜的范围内。”同时,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管控相关电器并接收预警信息。

李任戈说,燃气安全是智能传感器重点监测的内容。一旦传感器感知到燃气泄漏,智能监测系统会立即自动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

未来,智能监测系统将与家居设备深度联动,无需人为操作,即可自动控制加湿器、水阀、空调等,让人们体验真正的智慧生活。

光伏维护:建筑“能量守护者”

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办公楼,通过应用高比例建筑光伏等低碳技术,化身“近零能耗”办公建筑,并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对于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老旧建筑开始向太阳“借能”,屋顶装上了光伏板。为了保障光伏板长期有效运行,无人机等新型光伏维护设备“飞”入了百姓视野。

在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飞控员操控电脑设备,超视距指挥一架无人机执行光伏板巡检任务。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莲珠新村,45栋经改造的农房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如同蓝色海洋。一架无人机在其上空飞翔,喷出水雾,对光伏板进行冲洗。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红外成像仪与常规镜头的智能对比分析,光伏智能运维系统能够精确检测光伏板的温度,有效筛选出不通电或破损的组件,从而大幅提升建筑光伏故障的维修效率。”凌空无人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超介绍。

同时,一些先进的光伏智能运维系统还支持无人机与清扫机器人联动协作。郭超说,无人机通过巡检可以判断屋顶光伏板上灰尘的附着程度,光伏智能运维系统据此将清洁任务智能分配给清扫机器人。这种协同作业确保了光伏板表面的灰尘能得到及时清理,进而提升光电转换效率,保障光伏板高效运行。

光伏智能运维系统不仅显著提高了老旧建筑改造后光伏板的使用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和维护成本。未来,随着“建筑+光伏”模式在多地推广应用,该系统将大有用武之地。

雨水调蓄:会呼吸的“生态海绵”

前不久,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畔、玉带河大桥东侧的巨型银色气膜在完成近一年的“服役”后被顺利拆除。这标志着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北京市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玉带河大街“调蓄池+泵站”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基本完成。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郭磊磊介绍,这一项目的核心设施——雨水调蓄池,能够有效实现雨污水源头蓄水减排和就地净化回用。

“裹挟泥沙、污染物的初期雨水,经过分流沉淀系统净化后,可直接用于老旧小区景观补水和植被灌溉。”郭磊磊介绍,“雨水调蓄系统能够让每一滴雨水成为生态循环的‘活细胞’,切实体现海绵城市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理念。”

这种高效利用雨水的成果,正在“参与”老旧小区的改造。施工单位在改造中引入雨水调蓄池、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以及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不仅能够有效消除老旧小区内易涝积水点、收集利用雨水资源,而且可以增加绿化面积、美化小区环境。例如,雨水花园可以收集部分雨水形成临时水景,在支持周边植物灌溉的同时,与现有植物结合,形成优美的绿地景观。而小区活动广场铺设的彩色透水混凝土或透水塑胶地面,在促进雨水快速下渗的同时,鲜艳的色彩和图案也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具趣味性和更美观的公共空间。

在具体构造上,雨水调蓄池和雨水花园通常表层覆盖植被;中部铺设砾石、碎石等材料形成排水层;底层则利用多孔填充材料和渗水管,促进雨水下渗并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在建设雨水调蓄系统时,植物选择至关重要。这些植物需要具备良好的耐旱、耐涝能力,能够适应土壤干湿变化,并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以确保长期稳定的景观效果。

未来,随着相关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将享受到更宜居、更整洁的城市环境。

责任编辑:许茜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