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7月15日,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交投)与华为、长安大学合作研发的“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正式发布。
华为副总裁、交通智慧化军团CEO马悦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成为确定性趋势。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支撑实体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具备丰富的业务场景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将是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
据了解,从创新研究到工程落地,“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研究建设历时两年,成果涵盖1个智算中心底座、1套高质量数据集、1套AI平台工具链、1套行业模型集、1系列AI场景应用与1支专业人才队伍等。
近年来,云南交投在培育发展“绿美通道经济”战略牵引下,紧扣“数字+交通”“数智+通道”,持续开展数字、科技双赋能行动。华为与云南交投基于鲲鹏、华为云Stack、高斯数据库等产品技术,联合构筑“1个大数据中心+1个容灾中心+35个边缘计算节点”的算力基础设施架构,通用算力4.5万核、综合存储能力10PB(拍字节),PUE(电能使用效率)低至1.2,达到国家中型数据中心规模。
双方在已建成的数字底座基础上,本地部署了100P(1P相当于每秒运算一千万亿次)规模昇腾AI算力,以支撑交通行业百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实现通用算力与智能算力的融合升级。
依托智算中心,双方通过数据工程与模型工程建设,形成涵盖“行业认知与业务理解、交通态势感知与预测、交通场景多模态认知、决策生成与辅助优化”四个交通行业模型在内的主体架构。
其中“行业认知与业务理解大模型”在交通核心业务领域的评测表现已经超过通用模型,平均准确率达到84%。基于华为齐天交通引擎构建的“交通态势感知与预测大模型”在交通流量短期预测、速度预测等态势感知方面的精度,与当前通用大模型相比提升9.91%。
双方还将大模型能力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面向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业务需求,完成知识问答、合同审查、简报生成等30多个AI应用服务开发落地,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与安全服务水平。
华为表示,将持续深入交通行业,坚持业务需求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联合客户伙伴构建大交通大物流数智底座,为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