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7月16日,记者从重庆市科技局获悉,经过申报评审等程序,新认定“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据了解,2025年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申报主要围绕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面向科学前沿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前瞻性、引领性、交叉性,聚焦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8个指南方向。来自全市各相关单位申报实验室38个,经形式审查合格,有36个实验室进入评审环节,最终15个实验室成功获批。
15个实验室涵盖先进核技术与应用、专用量子计算技术与应用、无人机技术及低空治理、智能网联汽车可信感知交互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底座及应用、文物保护与数智化应用、超大城市治理数智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技术及应用等8个方向。
“致灾天气数智融合预报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由重庆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联手打造,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王斌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宋君强院士和沈学顺院士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致力于将“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从而更加精准预报暴雨、高温等致灾天气,为重庆等超大城市更好地防灾减灾提供支撑。
“专用量子计算与量子人工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邮电大学建设,作为首个在量子计算领域布局的重点实验室,填补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量子计算前沿领域布局的空白,有望推进以金融应用为特色的专用量子计算技术。
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庆市两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基于重庆在相关领域产学研方面的优势,智能网联汽车可信感知交互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可信人机交互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特种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机器人设计与智能驱控具身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感知与自主学习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成功获批,将为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各实验室进一步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