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全球供应链正经历重构与重塑。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新方向,数字化已成为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新赛道。”7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数字科技主题活动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聂文慧指出。
“人类的前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都促进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配置,都带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现在我们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聂文慧表示。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到2.15万亿元人民币,比2023年增长16.9%。
数字经济的提速,让各方共享其智能红利。新蛋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路娜提出跨境电商的三大红利:“国家红利——中国拥有全球最优秀的供应链;行业红利——中国电商经验与能力向外输出;文化红利——中国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她强调,通过AI技术展现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能够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深层的情绪价值。
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各领域专家提出切实解决方案。阿里巴巴1688公共事务总经理范敏介绍,平台通过五大AI技术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工业品专业标准库实现精准匹配;开发定制化工具降低信息折损;运用智能翻译打破语言障碍;构建可视化订单系统;打造万采系统实现供应链透明化。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捷指出务实落地的必要性:“我们走访上百家企业发现重大转变——业务部门主动推动AI项目,决策链大幅压缩。AI应用场景已下沉到普通工业场景。”惠普推出的声学检测一体机方案,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实现毫秒级自动检测,替代传统老师傅经验判断。
各行各业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的创新实践。北京银行打造了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该行董事长霍学文介绍:“我们的秒易融产品实现全流程智能驱动,供应链融资放款由8个小时缩短到15分钟,缩短时程超过90%。”该行还首创保证人授信贴现模式,创新“供票+数字人民币”的新模式。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唯有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广泛合作,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正如聂文慧强调,当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机器人、当区块链与跨境支付、当脑机接口与仓储物流深度融合,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智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