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悦 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7月23日,记者从新疆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获悉,自2008年以来,该市持续深化“红细胞”工程。经过十八年深耕,“红细胞”工程已成为克拉玛依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如今,基层8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1.2万对民族联谊对子常态化共建活动3800余场次;在职党员在服务中锤炼作风,机关效能提升30%以上。这一工程已成为党员践行宗旨、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不仅筑牢了基层治理的“红色根基”,更让各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从2008年总结推广克拉玛依区“铁老汉”服务团队经验起步,该市先后出台《新时代“红细胞”工程积分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红细胞”工程的十条措施》等系列文件,从服务流程到评价标准,从积分管理到结果运用,形成了一套“治根本、管长远”的制度体系。
市委书记带头示范,市四套班子领导主动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带动市区两级部门单位“一把手”亲力亲为,形成“书记带头、上率下行”的鲜明导向,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区委牵头组织、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部门单位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当前,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率、在职党员报到率实现“两个100%”,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
克拉玛依还创新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线上发布需求、跟踪进度,线下蹲点服务、现场解决,服务效率提升60%以上。今年以来,该市共认领完成“微心愿”8300余个,群众满意率达98%。
为保持“红细胞”工程活力,克拉玛依市建立“双报到、双服务、双积分、双反馈”机制,破解了“参与难、评价难、长效难”问题。
基层党组织主动到联点社区和驻地社区签订帮扶协议,认领共建项目;在职党员结合自身专长精准匹配服务岗位。社区党组织借力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优势资源,化解社区治理难题;在职党员利用“八小时外”入网入格开展工作。社区每半年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反馈党组织和党员积分情况,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提拔的重要参考。
据悉,未来,该市将继续以“红细胞”精神为引领,让红色力量在基层一线持续涌动,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