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以数字化手段化解堵点痛点卡点,推动城市交通治理更智能更高效。7月23日,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由该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编制的2024年《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出炉。该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心城区路网运行效率保持稳定,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持续上升。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翟长旭介绍,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IRS),重庆市建成动态交通数据中枢,实现20类数据实时归集:实时接入卡口及营运车辆GPS数据(覆盖出租车、公交、冷链物流等6类车辆),定期整合手机信令、RFID等8类人口活动数据;建立遥感影像解译与规划审批双轨更新机制;该体系日均处理数据超20TB,为治理决策提供精准时空坐标。
“依托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围绕堵点治理,开展道路交通体检评估,形成‘堵点识别—拥堵分析—方案制定—评估监测’全周期数字化闭环流程。”翟长旭介绍,他们利用营运车辆GPS、道路流量等多源数据,解析路网运行状态,识别拥堵路段及瓶颈点,动态掌握堵乱点时空分布、拥堵影响范围、持续时间、拥堵级别,深入挖掘城市交通运行规律。利用大数据分析,从节点潜力评估、拥堵排队分析等方面挖掘堵乱点成因,配合市城管、公安等部门共建堵乱点储备项目库,滚动推进堵乱点治理。
重庆中心城区通过小切口治理堵乱点。2024年完成堵点乱点治理60处,优化交通组织147项。持续增加停车供给,通过“一点一策”治理,局部区域停车难有所缓解。中心城区停车位约366.4万个,同比增加17.8万个。治理完成43个停车问题突出社区,新增小微停车场129个、停车泊位数1.2万个,盘活“错时共享”停车泊位5.3万个。2024年中心城区工作日高峰小时车速25.3千米/小时,内环以内工作日高峰小时车速20.4千米/小时,道路运行基本稳定。
为了让市民的出行路更舒适,基于交通大数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面评估中心城区现状运营轨道站和公交站点可达性,滚动开展《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可达性提升规划》,通过增加轨道站点步行接驳、增开微循环公交线路、优化地面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
2021—2024年,重庆中心城区完成73个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改造,编制《公共交通可达性提升规划》覆盖49个新站点,预计新增受益人口56万。通过公交线网与轨道站点的数字化匹配,构建“轨道+微循环”的立体接驳网络。2024年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55.6%,同比上升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