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出发。因青藏线全线拓宽,本来5小时车程,到了可可西里五道梁管护站、109国道3002公里处时,已是下午两点半。
“这里是三江源区藏羚羊迁徙专用通道,这几年通过率近100%。大约从7月12日开始,结束产仔的雌性藏羚羊会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看,那儿集结了十几只雌性藏羚羊,来回踱步一个多小时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公安局副局长赵新录说。
可可西里公安民警分成两路,以3002里程碑为中心,在两侧500多米范围内管控过往车辆。警察旦正手中高举“临时停车”指示牌,指引车辆停靠路边。不一会儿,109国道旁,已经停了十几辆过往汽车。
10多分钟后,侧着脑袋观察路况的头羊突然掉头,一群羊一溜烟跟着往远处跑去。看着藏羚羊往回走,赵新录马上发出指令:“恢复正常通行!”他解释说:“夏季是青藏线高峰通勤时间,如果管控时间过长,会引发严重堵塞。我们会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度。”
科技也在助力藏羚羊迁徙。道路一侧,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王东、李全邦正盯着屏幕。眼前是一台“移动哨兵”,5米高的探头顶端,是可拍摄到5公里范围的全景摄像头。“别急,桥那边已经集结了一大群藏羚羊,看样子,再有一两个小时就要过来了。”王东说。
“车辆鸣笛和通过的声音会惊吓到藏羚羊,我们统筹以五道梁管护站为主的力量,各基层保护站在辖区不间断巡护,一旦发现藏羚羊要穿越公路,第一时间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可可西里公安局局长阿旺旦巴说。
远远地,桥下出现几只头羊的身影。拿望远镜观看,藏羚羊一边悠闲踱步吃草,一边不紧不慢朝109国道方向张望。
很快,羊群出现在桥下,赵新录兴奋地喊着:“这批数量不少,目测至少200只!”
下午6点,一行人都在密切关注藏羚羊的动向。最前面的一群走着,后面的一群往南移动,似乎出现了分歧。过了一会儿,太阳开始西斜,羊群似乎还没有“统一意见”,最前面的一群也进入河谷地带,摄像头屏幕里看不见踪影。
晚上8点10分,天还亮着。突然,摄像头屏幕里出现了藏羚羊的身影!它们从河谷里走了出来,领头的藏羚羊明显加快了脚步,它们的位置距109国道直线距离仅有200米。后面跟出来的藏羚羊越来越多,集结后向109国道边靠近。
100米、80米、50米,众人屏住呼吸,紧盯羊群动向。阿旺旦巴适时传出指令:“请民警和管护员迅速管控过往车辆!”
道路两旁切换到“静音模式”。藏羚羊群到了109国道边,领头羊来回观察周边环境,众人虽然离了好几百米远,却连说话都压着嗓子。
突然,藏羚羊跳上马路,后面的几只羊跟着奋力跃起,走到路中间突然折返回来,像是下定决心一般,又冲回马路中央。这回,几只头羊一鼓作气,直接冲过马路,后面的羊群鱼贯跟随。
短短5分钟,藏羚羊用了一天时间蓄力。
管控间隙,可可西里公安和管护员给过往司乘人员发放可可西里保护宣传单。“现在大家保护意识都提高了,对于交通管制都很理解,鸣笛等行为几乎没有。”阿旺旦巴说,“藏羚羊每年5月开始前往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那里被称为‘羚羊产房’,7月中下旬开始往回走。我们和可可西里管理处一道,全天候守护在卓乃湖周边和109国道旁,为藏羚羊顺利产仔及迁徙保驾护航。”
晚上8点40分,太阳快下山时,当天的最后一只藏羚羊通过109国道。
这是场年复一年的生命迁徙,而它们的故事,仍在这广袤天地间无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