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孩子性别真的是五五开吗?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大型研究首次揭示,在一些孩子都为同一性别的家庭中,下一胎孩子性别相同的概率也更高。研究指出,母亲的年龄与遗传基因可能会对后代性别产生影响。
这项新研究发现,对于已有3个男孩的家庭,第4个孩子仍为男孩的概率达到61%;而在已有3个女孩的家庭中,再生1个女孩的概率则为58%。这项研究基于对1956年至2015年间美国共58007名女性护士的子女性别情况的分析。
研究发现,在两个孩子的家庭中,一男一女的组合最常见;但在三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性别完全一致(如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的情况反而更常见。为了避免家庭在拥有男女各一个孩子后选择停止生育对数据造成干扰,研究团队特意排除了每位母亲的最后一次生育记录。
研究还发现,首次怀孕年龄也会对孩子性别产生一定影响。与23岁以下生育的女性相比,29岁及以上初产的女性更可能连续生出同性别孩子,其概率高出13%。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的阴道pH值变化有关,进而影响携带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精子的受精能力。
基因组分析进一步发现,部分女性携带某些常见基因变异,与生育特定性别的子女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例如,第10号染色体上的NSUN6基因变异与生女孩的概率增加相关,而第18号染色体TSHZ1基因附近的一个单碱基变异则与更高的生男孩概率有关。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哈佛大学博士生王思文(音译)指出,未来仍需开展更多研究来进一步探明孕龄增长等母体因素如何影响胎儿性别。
尽管研究揭示了这些重要趋势,研究人员强调,在整体人群层面上,并未出现性别失衡,即男女性出生概率仍大致持平。研究团队也提醒公众:这些统计趋势不能用于预测某个特定家庭下一胎孩子的性别。它们只能解释群体层面的概率变化,无法解释某位母亲为何只生男孩或只生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