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2021-06-17 13:29:41来源: 新华网、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 作者: 范琪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按任务实施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

神舟十二号模拟图。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6月17日9时22分,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2F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以一往无前之势冲入霄汉。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运行在约390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详情

神舟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示意图

两次出舱,4项任务

神舟十二号飞行中,飞行乘组将在轨完成4个方面的主要工作,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4项主要任务分别为

一是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三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四是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此次任务有哪些特点?

任务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同时,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包括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此外,任务还将开创两个首次:

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详情


舱内景

剧透!从标间变别墅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研制团队中,有一支队伍专门负责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太空工作居住环境。为了营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设计师们说,团队成员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和航天员沟通,从太空生活、工作的角度去优化设计细节。

当2021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

中国空间站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为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卫生问题,这里还有“包裹式淋浴间”,

中国空间站还拥有“移动WiFi”,并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舱内的WiFi可以方便他们在站上各个舱段相互通话,而且他们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与地面通话。 >>详情

舱内景

地面强力支持:还有个一模一样的“空间站”

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每分每秒,都有地面工作人员密切关注。不仅如此,地面还有一个和天上一模一样的“空间站”,就是为了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地面人员能够根据模拟空间站的实际情况,给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强有力的地面支持。

为了营造一个航天员宜居的环境,设计师们需要在地面上想象舱内的生活和工作,反复模拟进行设计,并编写操作指南,图文并茂地介绍给航天员。设计师们说,团队成员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与航天员沟通,不断优化细节。 >>详情

创下五个“中国首次”

首次实现与天和核心舱的载人自主快速对接。

首次实施绕飞与空间站进行径向交会。

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首次实现载人飞船长期在轨停靠。

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详情

回顾神州历程

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实现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

时至今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奠定了空间站建造任务载人飞船天地往返的良好开端。至此,神舟十二号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 >>详情

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中国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相继发射成功,通过实验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升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上天,在轨完成了多项操作,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多人多天成功巡天,圆满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搭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航天英雄翟志刚从轨道舱进入太空,迈出了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了首次无人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新的胜利。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先后通过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两次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入驻天宫一号,突破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飞行,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后进入了天宫一号。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和陈冬执行30天组合体驻留任务,考核了中期驻留支持能力,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升空,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稳步向前推进。 >>详情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范琪